弘扬“民主与科学”的优良传统 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0-08-11

本文作者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重庆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主委谢小军

按照社中央的统一部署,九三学社各级组织正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这不啻是一个成熟政治党派的历史自觉,其作用不亚于又一次思想解放。而对于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弘扬民主与科学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丰富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则是对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检验。

一、传承民主与科学传统是树立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抉择

在社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启德主席指出:“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本身就是精神,就是价值观。”这一论断所揭示的是,我社的优良传统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弘扬社的优良传统,是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抉择。

九三学社创始者们经历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生活,既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同时接触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毕生致力于现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实践中,历练了他们“中西合璧”、“传统加现代”的睿智,一生扮演了没落封建社会的批判者、新兴资本主义社会的接触者、现代政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传播者、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追随者、新中国成立的参与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等历史角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奠基者。

人们所熟知的九三学社创始人如许德珩、潘菽等是“五四运动”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许德珩参与起草《五四宣言》。他们是“五四”当天被反动军阀抓捕的32名学生之一。还有如梁希、褚辅成、税西恒、金善宝、涂长望、张雪岩、张西曼等等代表人物,无不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学贯中西”的翘楚。他们虽然不算职业政治家,但是他们的职业习惯、人文素养、道德操守,酿就敢于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规律的品质,加上具有纵观中华民族古今沧桑、深谙世界风云变幻的战略眼光,有首得科学之先、初吸民主之气的卓越学识和忧国忧民情怀,笃信只有跟共产党走、靠民主与科学才有新中国的未来,在适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直接帮助和关怀下,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创建了九三学社,擎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凝聚大批追求民主、崇尚科学的知识分子于旗帜之下,成为中共忠实合作者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指出:“本社同仁,即本‘五四’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民主与科学作为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像名醇佳酿越陈越香一样,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越来越强烈显示出历史厚重感、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丰满的内涵张力,特别在中共提出科学发展的今天更加凸显。

民主与科学于过去、现在以至将来,始终吸引着追求民主、崇尚科学的代代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爱国敬业积极性,实现报效国家之情振兴民族之志。九三学社也正是在民主与科学这一点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所称道!像邓稼先、王选等为代表的九三社员已经成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所敬仰的民族楷模,是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精英。

二、弘扬民主与科学传统是树立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历史和现实表明,九三学社与中共在政治上有绝对一致性。九三学社坚持的民主,是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而不是“克隆”的西式民主;所坚持的科学,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文明成果。

之所以如此强调科学与民主,一是民主作为先进文化、观念、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属“稀缺资源”,长期的封建专制及其传统流弊,使现代意义的民主从萌芽、存在到发展何其难哉!二是中国历史上有技术突破,如“四大发明”,却少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特别是科学精神。政治民主与科学发展,互为促进,是建设现代化中国须臾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既是中共十七大作出的政治承诺,也是九三学社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科学发展只有在政治民主平台上才有成功可能。缺乏民主决策就谈不上科学决策,没有科学决策的发展只会是“折腾”,甚至葬送发展。综合建国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缺乏民主制度的保证,必然窒息学术自由。让人记忆犹新的例子是50年代,我国曾经靠行政命令去批判“摩尔根”、一意孤行推行“李森科”,甚至将持不同意见者打成“右派”。一下子让我们在现代生物科学领域里落后于发达国家好几十年!

缺乏民主制度的保证,必然约束科学进步。一些教育科研部门学术腐败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受“泛政治化”、“行政化”、“产业化”、“功利化”等非民主化的影响。更有甚时,居然用一个人的思想企图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导致的必然结果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言:“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

缺乏民主制度的保证,必然扭曲人才成长。对人才评价与使用,往往以权力者之好恶为准,使那些具独立人格、惯于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受到压抑。

坚持民主与科学,让我想起了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就是民主和科学。1989年1月,他曾经指出:“中国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学’,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简而言之,民主与科学内涵当随时代进步而充实,不能老停留于过去的概念,只有在新时期不断“外延”与“内扩”,才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也是九三学社推动民主的进程、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历史使命所在。

从“外延”讲,“多党合作”被赋予了科学发展内涵,迫切需要参政党跟进。尤其在强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大趋势、大环境下,亟待党派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强化参政党意识、扩大参政党影响、优化参政党功能、发挥参政党作用。否则,很难为科学发展、为政治民主建诤言、献良策。

从“内扩”讲,越是科学发展,越要求九三学社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加强自身政治、理论、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努力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参政党。

一是要讲中国特色的民主。多党合作制度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成功并日趋成熟的政治体制。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一历史的选择,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决定了一方不能放弃领导,一方不能脱离领导,只有通力合作,才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监督”是实质,“互相”是根本;由此才能“肝胆相照”,即真心实意、开诚布公;最终才会“荣辱与共”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补台而不“拆台”、帮忙而不“添乱”、尽责而不“越位”,才是多党合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一切形式的“换旗”、“改道”,都是应当识别和抵制的。

二是要讲参政的科学。执政为民,我们参政也要为民,这是人民的期许、时代的特征、中共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社各级组织提高参政的科学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如何建设参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如何调动参政党成员积极性、如何发挥参政党作用等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摸索、逐步掌握、努力去实践。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是提高社各级组织参政科学性的关键和核心,要摆正参政位置,履行参政职能,对科学发展和推动政治民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有所成,努力在社的组织建设理论、参政能力、服务形式等方面都有创新、有所建树,成为认真学习、善于科学参政的表率。

三是要讲党派内的民主。民主党派冠以“民主”,实则有很多不民主的地方,在决策机制、议事规则、用人决策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需要不断提高“民主性”和“科学性”。比如,在干部选拔上,缺乏一整套有效的选人、用人、管人机制,时有“青黄不接”之虞,要么临到换届“现缺现补,现找现用”,要么滥用“空降”、“空投”方式。由此产生的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对党派缺乏认知和感情、对成员缺乏真情、对工作缺乏激情、对参政缺乏热情。九三学社一些地方组织也存在类似情况。这实质上是我们自身的“懒政”和部分班子成员“擅权、恋权”,不愿放权,这不仅不利于政治交接,不利于提高党派整体素质、提升社会形象,也极易滋生、蔓延“官本位”思想,引发党内外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