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我社的优良传统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二者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长期以来,九三人坚持弘扬社的优良传统,紧随中国社会发展的脉博,奋力拼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和奠基人。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保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弘扬社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和客观要求。
在九三学社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韩启德主席指出:“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本身就是精神,就是价值观。”这一论断所揭示的是,我社的优良传统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弘扬社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和客观要求。
一、社的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渊源关系
2007年12月,九三学社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指出“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走过了60多年的光荣路程”,对社的优良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了完整定义。社的优良传统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继承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创造文明,其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保持延续、至今仍葆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类文明。作为传承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民族内部凝聚力的不竭源泉。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优秀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从屈原、岳飞、文天祥,到戊戌六君子、黄花岗烈士,从红军英烈、抗日民族英烈、人民解放英烈,到和平建设时期的英模,为了国家兴废、民族存亡,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遵从的光辉典范。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在关系民族危亡之际,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反动军警宪特的血腥暴力,以许德珩、潘菽、梁希、谢立惠等为代表的九三前辈“铁肩担道义”,先后于1939年成立了旨在“号召科技工作者在争取抗战胜利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投身于抗日民主斗争”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响应中共“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于1944年发起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倡导下,于1946年在重庆发起成立九三学社,团结众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贤达,成为当时一支重要的爱国政治力量。此后,他们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建立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爱国主义的完美体现。
(二)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
20世纪早期,以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在中国文化界发起一场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德先生”(Democracy,意即民主),“赛先生”(Science,意即科学)的口号。“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作了准备。以新文化运动为诱因,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其影响波及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体制建立的重要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窠臼。
发起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的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潘菽、黄国璋、黎锦熙、袁翰青等是运动积极分子。“所以这个团体,从发起伊始,就带有较为浓厚的‘五四运动’的影子和色彩”①(《九三学社简史》第23页)。他们提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科学精神,倡导“团结、民主,抗战到底”,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积极响应中共“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主动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去,为实现人民民主与发展人民科学而奋斗。这些主张阐释了九三发起人的鲜明立场,具有很强的战斗性。65年来,经过九三几辈人的孜孜以求和努力实践,区别于其他各民主党派,“民主”与“科学”宗旨已内化为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成为团结引领广大社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旗帜。
二、弘扬社的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②。这一完整体系广泛吸收了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文明成果,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经过长期探索、不断总结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这一形成过程中,九三人坚持弘扬社的优良传统,紧随中国社会发展的脉博,奋力拼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奠基人。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内战阴谋,九三学社以发表宣言、通电、参加游行等方式,进行抵制、揭露,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5月,九三学社召开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提出“协同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民团体,一致拥护中共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的主张③,这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风险。1948年北京,面对死亡的威胁,怀持“永抉家人,舍生取义”信念,许德珩、袁翰青、樊弘毅然参加“纪念黄花岗先烈大会”,史称北大“三教授事件”。在重庆,税西恒、谢立惠等参加反美反蒋爱国示威游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罢课示威,南京“四一”血案后援等运动,面对军警的刺刀,他们始终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1948年南京,梁希参加纪念“五四”活动,慷慨壮歌:“以身殉道一身轻,与子同仇倍有情,起看星河含曙意,愿抛鲜血荐黎明!”④。九三前辈这种置生死于度外,不断追求进步与民主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原始积累之一。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爱国主义、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九三得到充分体现。广大社员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与宣传,自觉参加思想改造运动,并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中。按照社中央的要求,在周培源、严济慈、茅以升、金善宝等科技旗帜性人物的引领下,广大社员掀起“向科学大进军”的高潮,在各自岗位上取得显著成绩。面临政治严竣考验,黄汲清、谢家荣、王淦昌、邓稼先等一大批九三社员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始终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三学社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投身于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广大社员立足岗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涌现出一批新时期九三楷模。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作为系统创始人,王选以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科学求实的精神和对中国科技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评为“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成为全民族的骄傲。闵乃本是国家教委微结构科学技术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他领衔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正是有了王选、闵乃本等众多九三社员以及他们所作出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活动更加充实、更加鲜活。
2002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九三学社等界别联组会。他强调,“九三学社成立及其发展的历程表明,在中国,各行各业的许多杰出人士,都把个人的事业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把能够将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作为一生最大的追求。这种爱国爱民的抱负和品质,是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一论断预见性地将社的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对九三学社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作出贡献的高度评价。
三、继承优良传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统一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继承社的优良传统,内涵契合、目标一致,是当前九三学社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一,这是《宪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是国家大法,是中国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作为九三社员,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其二,这是历史的昭示。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九三学社积极响应,历史性选择接受中共领导,与党团结协作的道路。上溯中国人民100多年的奋斗史,总结建国60周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唯一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唯一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之所在,也是巩固发展九三事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其三,这是现实的必然。“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对民主党派性质的准确、全面界定,更加有利于巩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利于九三学社发挥参政党作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九三前辈勇于牺牲、积极奉献的精神源泉。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高度升华,与社会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作为九三社员,在新的形势下,继承社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九三社员要牢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九三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积极作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民主,没有民主与科学,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与科学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九三学社章程》也明确提出:“本社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因此,九三社员始终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继承社的传统、落实《章程》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以改革促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更加凸显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把保持民主与科学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工作中,努力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观察力,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今年全国“两会”,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保护人民群众的公权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抑制房价过高等成为热议话题。当前就要围绕这些要素,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刻分析、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真实需求,积极建言献策,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崇尚高尚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立足本职,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