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临港工业区 布局沿江产业带——构建三峡库区新型工业体系的几点建议
2010-04-28

构建库区新型工业体系是解决产业“空心化”和就业难等问题,加快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只有实现库区新型工业化,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使移民“安稳致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库区新型工业体系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出一条合乎库区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

    库区面临着西部开发等重大机遇和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特别是水资源优势。国家投资上千亿元,移民搬迁一百多万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即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水库,形成393亿立方米库容,2950平方公里水面,4500公里库岸线和1840公里干支流深水航道,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及工农业供水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为库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重庆制定的《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培植九大特色工业基地和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加快库区工业体系建设,现从规划布局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设特色产业带

    有着黄金水道独特优势的三峡库区,明确提出加快库区沿江开发,建设特色产业带的发展战略,要从认识和实践上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沿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任务重、要求高,在发展工业及其它产业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质和大气污染的防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无污染加工业,项目要与环境保护同步建设,要加强沿江防护林建设,搞好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建好沿江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面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二是处理好沿江开发与库周山区开发的关系,沿江开发是库区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的战略举措,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对边远山区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山区县到沿江投资办企业,大力发展特色资源加工产业。三是处理好沿江开发与沿路开发的关系,三峡库区地形地质条件差,除铁路、高速公路外,其余公路等级低,运效差,与渝西地区比较,三峡库区应当以建设沿江产业带为主。

    二、建设临港工业,发展港口经济

    依托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发展港口经济。在沿海和长江、珠江下游沿岸已成为一大特色经济。三峡库区,要利用库区黄金水道优势在沿江港区附近规划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或在集疏运条件和水陆域条件好的岸线引进运输量大、用水量大和耗电量大的工业项目,配套建设专用码头,发展临港工业。建设中的寸滩港区及紧邻的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将成为西部最大的临港工业区。涪陵区以食品、医药、轻纺、建材、化工为主的十多家重点企业基本上都是沿江布局,2003年初引进的新加坡独资4500万美元建设的亚洲最大的豆油加工项目,年加工大豆220万吨,大豆由美洲江海联运到涪陵龙桥镇,产品运销西部各地。专用码头的两个3000吨级,一个1000吨级泊位与加工车间工艺流程配套形成流水线,该项目是已建成的临港工业的典型范例。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税利3.5亿元。该项目产品原料运输需1000吨级船舶约100艘,此外还将带动水陆装卸,船舶修建、仓储、服务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约4000个就业岗位。目前,该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三、建设外贸口岸,发展物流产业

    长江水运承担了全市货运周转量的40%,市内和邻近省市外贸进出口货运量的90%及40%,随着库区综合交通体系的建成,万州、涪陵港作为区域性枢纽港,要抓好铁公水联运港区建设,规划建设集装箱、滚装和散货中转专用码头和临港出口加工区、仓储区和现代物流园区,开展海关、商检、检疫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力争在五年内把万州、涪陵建成库区重要外贸口岸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四、构建沿江城镇体系,发展旅游商贸产业

    库区蓄水后将呈现高峡出平湖、多岛、多湖的自然景观,加上沿江众多的人文古迹、移民新城,库区沿江黄金旅游带的开发建设将成为库区支柱产业和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以万州、涪陵大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商贸流通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库区城乡经济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