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我市中医药研究资源做大做强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建议
2010-04-28

  2003年第二季度,SARS让我国中医药行业“火”了一把,中医药产业成为了“朝阳产业”。使中医药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使消费者和业界更深入认识到中医药这一古老产业的青春魅力。 但由于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仍很弱小,存在土、散、乱的痼疾。

    中医药在重庆有着自然、文化、科技、产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把我市的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 充分集合我市中医药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增强产业链的关联度。实施以药品商贸为先导,以中药工业发展为核心,以中药科教为支撑,以中医、中药互动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推动重庆市中医药产业的整体联动发展。通过药品商贸市场的建设带动中药工业、中药农业的发展;通过中药工业的发展,带动中药材种养植的发展;通过中药科教的发展为中药产业提供新药产品和人才支撑;通过中医、中药的互动,加强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提高本地中药产品的使用率;通过中药农业的规范化种养植示范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产品的品质;通过关联度大、牵动力强的一些中医药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培育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实行产学研贸结合的产业化体系,把重庆建成为“中医药强市”。长期以来,重庆市的中医药教育、科研、临床、市场严重脱节,人才资源和设备分散。以致于形成中医药研究的综合实力较为落后,在全国仅仅排名20多位。为此,需在市政府宏观指导下,进一步整合全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实行产学研贸结合,利用重庆的名中药、名中医、名企业、名校所,着力打造中医药贸易平台;整合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临床医院、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力争在5-10年内,建成融中医药教育、研究、种植、加工、营销、诊疗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进而把重庆市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和辐射力的现代“中医药强市”。

    3.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工作,狠抓10个优势道地药材种植GAP示范基地的建设。根据现有中药材种植资源区域和药材生长条件,本着“因地制宜、适度集中、道地为主”的原则,编制重庆市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规划布局图。围绕中药制药企业、饮片颗粒加工企业、中药中间体提取企业、专业中药材经营公司参与建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确定中药材种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基地指导站,着力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加快启动黄连、郁金、泽泻、杜仲、厚朴、黄柏、麝香、熊胆等10种优质道地药材的GAP种植示范基地的步伐。加强重庆优质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品种的应用性研发,扩大优势道地药材的应用领域,发挥重庆中药材资源优势,制订重庆道地药材的应用研发计划。

    4.做大做强中药生产优势企业,加速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抓住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的有利时机,积极支持有条件、有发展后劲的企业进行GMP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引导生产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的中药企业与优势中药生产企业之间进行重组、兼并和联合,做大做强中药生产优势企业。全面分析研究中药生产企业的资金实力、品种状况、生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制订鼓励实施GMP改造的中药生产企业名单。

    5.大力发展非药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突出抓好中医药主题公园的建设。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保健功能,大力发展非药品中药产品,拓展中药的应用领域。瞄准重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天然植物资源,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生产调节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中药功能性食品和中药保健品;开发生产中药化妆品、香味调料、植物生长剂、食品添加剂等非中药产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把中医药的康复保健功能同休闲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选择适当的地域集中建设中医药养生康复保健、中药材鉴赏、中药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主题公园。制定并完成中医药主题公园的选点建设、可行性方案的研究工作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城区培育药膳一条街、中医药保健一条街,在远郊区则以培育以中药材鉴赏、中药特色饮食为主题内容的休闲旅游中心,推动中医药第三产业的发展。

    6.积极推进中药新产品开发和研发平台的建设,抓好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产品发展目录,结合我市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和中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制定重庆中药新药产品开发指导性目录。充分利用大专院校、重点企业、研究机构中现有的研发设备,建立面向我市制药企业和民营药品研发机构的开放性实验室。积极推进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安全评价中心的建设,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发进程。积极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组织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前期研发,实现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的颗粒化,基本完善中医常用中药材颗粒化标准研究,把中药配方颗粒作为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中药颗粒的生产协作方式,降低中药颗粒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