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党合作事业同步发展壮大的九三学社
2010-08-11

郭  祥  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社重庆市委宣传处处长、重庆市作协会员

今年是九三学社成立65周年。在成立之初,九三学社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协同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民团体,一致拥护中共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谈判”这一浸淫多党合作理念的政治主张,汇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多党合作事业正式启航扬帆。60多年来,伴随多党合作事业起伏跌宕、开拓前进,作为奠基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九三学社与之同命运、共进退,不断发展壮大,谱写了多党合作历史的光辉篇章。

一、1949年至1957年,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九三学社社员总人数:1950年为117人,1955年增长到1195人,1957年增长到6225人。在此期间,增长率为52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刚刚夺取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在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具有奠基性、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1950年3月,毛泽东同中央统战部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藐视”,对民主党派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九三学社等党派酝酿解散的提议被劝止,民主党派广泛参与国家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献计出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央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有3个是党外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有近一半是党外人士;政务院有2个副总理是党外人士;政务委员和部长有20个由党外人士担任,其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梁希以70高龄担任林恳部部长。1954年组成的国务院的35个部委中,有13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正职领导,占各部委正职领导总数的37%。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根据中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8字方针,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不同的声音”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时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在此期间,各民主党派原来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50年10月,九三学社召开具有全国社员代表大会性质的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充分讨论,明确九三学社是新民主主义政党。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需要,九三学社广大社员在周培源、严济慈、茅以升、金善宝等科技旗帜性人物的引领下,加强思想改造,掀起“向科学大进军”的高潮,努力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

社中央还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点布局,建立地方组织,发展社员,得到各大区、各省市和地方中共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工作实现较快发展。

二、1957年至1966年,多党合作事业在曲折中前进。1966年至1978年,多党合作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九三学社社员总人数:1957年为6225人,1962年减少为5397人,1965年减少为5385人,1978年为减少为4148人。在此期间,增长率为负33.37%

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从理论和方针政策上逐步健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使其向制度化方向发展,但并没有从政治制度建设层面去思考多党合作的有效形式,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行为方式还不够成熟,直接导致1957年,一些党委政府把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善意的尖锐批评误认为恶意攻击,出现反右严重扩大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被扭曲。

反右派斗争结束后,多党合作依然存在,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组织发展受到制约。1960年7月,中央提出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九三学社广大社员的情绪有所安定,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使八字方得不到认真贯彻落实。

1966年,“文革”开始后,民主党派成员大多被清理出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形成“清一色”、“以党代政”的行政体制和格局,多党合作制度成为变相“一党制”。在民主党派性质的认定上,尽管1962年中共中央明确“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但整个“文革”期间,民主党派始终被当作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政治斗争的对象。一大批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批判,党派成员思想混乱、苦闷、自卑。1966年8月24日 ,九三学社被迫宣布停止活动,工作陷入完全停顿的状态,社员被开除社籍,或自然、非自然死亡,造成社员数量急剧下降。其他各党派组织也相继停止活动,多党合作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尽管面对严竣的政治考验,黄汲清、谢家荣、王淦昌、邓稼先等一大批九三社员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始终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1978年至1989年,多党合作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

九三学社社员总人数:1978年为4148人,1982年为7051人,1988年为3.7万人,1989年为4万人。在此期间,增长率为864.3%

1978年2月,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以后,党和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关系迅速恢复,多党合作事业出现重大转折,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不断实现新的重大突破。1979年,邓小平强调,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科学的规定。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16字方针,丰富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内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多党合作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这个《意见》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经验总结,是党和民主党派的共同意志,是指导民主党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第一次明确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次明确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政治定位;明确多党合作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监督的总原则作出了规定。这份文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伴随多党合作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央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1978年4月,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小组成立,1979年10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恢复活动。到1981年11月底,全国九三学社有37个地方组织,345个基层组织恢复活动。在召开六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时候,有179名社员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246名社员担任同期各省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重新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此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九三学社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广大社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于经济改革大潮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四、1989年至2002年,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

九三学社社员总人数:1989年为4万人,1997年为6万人,2002年为8.5万人。在此期间,增长率为112.5%

1990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多党合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进入巩固和发展阶段。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在战略定位上,1990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在我们党的事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在政策导向上,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把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是在法律地位上,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载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四是在制度建设上,中共中央就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形成制度,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坚持中共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积极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围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就涉及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通过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提出意见建议,为中共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积极开展科教扶贫、智力支边活动,为老、少、边、贫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创造了民主党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经验;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2002年至今,多党合作事业在继承中开拓前进

九三学社社员总人数: 2002年为8万人,2005年为9万人;2007年为10.5万人,2009年上半年为11.6万人。在此期间,增长率为45%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一是多党合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005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提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显著特征,对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涵作了深刻阐述;明确具有更强操作性的参政议政基本点和越来越实的民主监督。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对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发挥作用提出发明确要求。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对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发挥作用提出发明确要求。2008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正式写入政协章程。二是多党合作理论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在2006年7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关键所在,指明了政党关系在我国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价值和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体系。三是多党合作更加紧密和谐。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沟通渠道更加拓展,多党合作更加紧密和谐。例如:每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都要召开十几次座谈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共商国是。民主党派与中共中央高层的互动形成了常规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得到了有力保障。民主党派广泛地参政议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四是民主党派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有了新的突破。截止目前,九三学社在全国有厅局级领导干部110人,其中,省部级政府实职6人,省政协副主席20人,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共有692人,各级人大代表1613人,各级政协委员8161人,为九三学社认真履行好职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队伍,这是九三学社面临的全新命题。在中共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九三学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思想工作效果明显,先后开展了以“三增强”“四热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交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应对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经受住了考验。参政议政领域愈加广泛,先后就防治非典、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奥运会、承办世博会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持续开展,以九地合作为重点,九三学社实现了从比较单一的支边扶贫到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转变。广大社员立足本职,积极奉献,涌现出“当代比升”、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获得者王选,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闵乃本等九三楷模。

多党合作实践和九三学社发展壮大的60年,是波澜壮阔的60年,它演绎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历史进程,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工作休戚相关、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们要十分珍惜、维护和发展这来之不易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