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施白南
2015-09-15

 

王苏苏

 

2015830

 

110年前,我父亲出生在河北正定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因为出麻疹、发高烧,眼看着不能活,被放在河中的石头上听天由命。在寒风中熬过一夜的婴孩,所幸让一对拾粪的老夫妇拾着。几年后,父亲才回到施家。特殊的身世,让父亲有了一颗温柔、良善的心,有了一种恩慈、忍耐、信实的品质,也让父亲对人生、对事业满怀执着。

父亲敬业守职。大学毕业,他顾不上老家年迈的父母、贤惠的妻子和三个年幼儿女,只身到了重庆北碚,从事生物学研究。常年一袋水、一袋酒,在蛮荒的大、小凉山寻找大熊猫的踪迹,在险滩密布的金沙江、嘉陵江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考察鱼类的资源,在夜半孤灯下整理采获标本、写作论文。这种清苦的生活一直维持到晚年。

父亲重情重义。80年代初,牛满江教授从美国来到西师。他们在北师大是上下铺的室友,两人回忆起过去,依旧充满青春稚气。父亲提起,牛教授有意用左手吃饭以锻炼右脑,自己试过几次,但不行。抗战时期,父亲与老舍一家关系甚密,老舍赴美讲学时曾将家眷托与父亲照顾。1982年冬,老舍夫人胡挈青携子舒乙来北碚旧地重游,送父亲梅花图并题词:“故园三十二年前,策杖难寻旧家园。沸腾江山新面貌,故人默视胜千言。” 舒乙作画并题写送“义父”。与故人重逢,父亲非常开心。

父亲爱他的学生,其情胜过父子,而学生对他充满爱戴。文革期间,西师理科迁梁平。父亲受到冲击,原在校内的家被人占去,母亲为在北碚有个窝,在街上卢沟桥路花300元买了一间小平房,胡锦矗老师常到我家,安慰他忧伤的心,帮做家务。晚年,只要是野外江边考察,何学福老师总是搀扶着,父亲的钱、粮票都由何老师管理。父亲腿脚不便,谢小军就到家里上课,与施家小孙女共用一张父亲对面的书桌。小孙女几乎把他当成同学,总是没大没小:“爷爷,谢小军来了,谢小军又来了”。1985年父亲80岁生日这天,谢小军、张耀光、王德寿等给父亲过生日。那一天的欢声笑语至今萦绕耳边。

面对生死,父亲非常坦然。他是1986226日凌晨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的。头天晚上,我送稀饭去医院,父亲喘息着告诉我:“如果我走了,就告诉亲戚和学生们他出远门了”。 父亲常跟我们说“书籍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拥有它的人只是其中一段时间(拥有)”。他留下遗嘱:所有的书籍、资料全部送给生物系。两年后,何学福老师利用寒假整理登记了这些书,用板车拉到生物系。

父亲生前最爱兰花。兰花年年花开花谢。愿在另一个世界,兰花陪伴着父亲,开得更美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