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恩师施白南教授
2015-09-15

何学福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6222凌晨,我的老师、著名的动物学家和鱼类学家施白南教授离开了我们。他的音容笑貌,自今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睡梦中。

一、术业专攻传授业,辛勤耕耘结硕果

1958年我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以来,聆听施白南老师的言传身教27个年头。1959年老师讲授脊椎动物学(鱼类学)、脊椎动物学实验课,并带领我们到野外实习。在脊椎动物学,特别是在鱼类学的分类、生态及个体生物学领域,我受到老师悉心的教授和关怀。

回首往事,那一幕幕情景再次出现:1960年挑着“鱼巢”随恩师赴龙凤溪长滩鲤鱼产卵场扎巢采卵、孵化育苗;1969年国庆节推着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嘉陵江鱼类志》标语牌游行北碚、高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口号……

1972年秋以来,我跟随施老在长江、嘉陵江等流域调查鱼类,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四川省水产资源调查》、《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生殖研究》等学术论著,还完成了重庆市科委下达的“长吻鮠的人工繁殖和移养驯化”等科研任务,取得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的成功,该项科研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长吻鮠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技术”作为国家科委向全国推广1000项科学技术之一。

施白南教授为长江上游鱼类的命名、鱼类生态生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施老青年时期,与我国老一辈的生物学家张春霖、伍献文、朱元鼎等人为我国鱼类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施老壮年时期,主编了《中国动物图谱  鱼类》(第三册)专著。施老晚年时期,抓住四川特产鱼类生物学及渔业资源作为生物系动物生态研究室的主攻方向,为我们后辈人指明了方向。

施老在科研工作中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他在心脏病复发的过程中,惦记的是研究生的培养。我们敬爱的施老实现了他的座右铭:“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鞭策自奋蹄”。

二、水乳交融师生情,甘为人梯作嫁衣

晚年的施老,体况日差,领导同意不到教研室上班而在家工作,我作为施老的生活助手联系密切。每天下班回家前,必首先到施老家交流信息、传递信件、谈及工作。施老出差,我亦负责照顾施老,直至安全护送到家交与施母。学会开会之前,施老拟好意见,托我代替他出席会议,发什么言、问候什么人、注意学术上的谦虚谨慎等等。

1981年在成都召开“中国鱼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提交会议论文《墨头鱼繁殖生物学》在会上交流获得好评,会后出版《鱼类学论文集》,在署名时施老不当第一作者,说:以后机会不多了,还是你署第一。

19845月,我父亲生病昏迷不醒,我请长假赶回老家照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施老连发两信问候病情,我感动万分,想到又有照顾施老的任务,在父亲仍未苏醒的情况下,返校继续工作。

三、温柔敦厚贤良品,铭记在心永不渝

恩师为人厚道、善良、宽容、忍让,是我最最崇敬和感怀的人!

今天,我们在他的塑像前举行仪式,以寄托我们的怀念之情。感念恩师的辛劳付出和不倦教诲,身为学生的我为之激动、感到光荣、受到激励……

我们的恩师施白南教授,他在我们心中早已树立起一座丰碑,为人、为学,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