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社各级领导斑子成员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2010-08-11

李碧泉  九三学社万州区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这五个方面。它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又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现阶段,九三学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因此,九三学社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遵循者和实践者。由于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精神气质、领导能力对整个九三组织履行职能具有深刻地影响,所以九三学社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以下积极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起积极带头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并使之趋于多元化。而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切实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和变革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要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反对各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一元化。但对于各种不同的学派、文学艺术上的不同风格、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应当倡导“和而不同”、辩证统一的“双百”方针。马克思说过,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思想理论领域当然也是这样,一种声音构不成美妙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案,单一的味道做不成美食,孤立的事物无法考究。这就是“和而不同”的好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倡导“和而不同”的“双百”方针是辩证统一的。结合得越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就越巩固,会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存在“和而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存在“和而不同”。因此,九三学社各级领导斑子成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灵魂深处通过自省、自警达到自励、自律、自重,的基础上,率领全体九三成员学好马克思主义,投身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简言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振兴中华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近代100多年的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为之追求的理想。一八四〇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种种努力和探索。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兴利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都紧密地团结起来,积极地行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实现共同理想,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加强共同理想的教育,使全国人民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实现各行各业、各个地方、各个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要实现共同理想,就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之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九三学社和其他民主派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共识。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因此,九三学社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全体成员及所联系群众中的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带领他们利用其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新体系的建设、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挥以及在实现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服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发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继承九三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精神价值,崇尚内在超越,强调“志存高远”,追求理想人格。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又一个重要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则是我们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 当前,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但是西方一些国家散布的“民族国家过时论”、国内少数人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抬头、“台独”势力极力推进“去中国化”运动等,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挑战。因此,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前显得特别紧迫和重要。必须强调的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真实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就是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特质,成就了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的强烈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和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改革时代,我国各族人民从“摩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渐焕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二者相辅相成,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关键词和主旋律,它表征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是中华民族对时代课题的精神回应,也是我们解决时代课题的强大精神武器。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和国家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改革态度与改革立场的坚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迸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九三学社同其他民主党派一样,在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赖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争取民主、求真务实、团结合作和自我教育五个方面。这些优良传统,从“五四”运动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通过大量的事实体现出来。现在,九三学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缅环先贤、传承薪火并苦练内功,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使自己在全体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中具有凝聚力,能够感染人、鼓舞人、影响人,从而带领大家高举爱国、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作贡献。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熔铸九三人的高尚情操

每一个社会成员,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构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的良好和谐氛围。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包含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为人们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标准。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追求。多少公忠体国、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多少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多少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苍苍庶民。都成了古老传统道德的化身!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观察身外世界,如何体验宝贵人生,如何审视过往历史,如何创造美好未来,都与社会主义公民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项为荣,才能塑造真善美的合格社会主义公民。也必须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这八项为耻,才能与假丑恶的社会败类划清界线。总而言之,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扶正祛邪、扬善抑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社会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重要标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不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这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九三学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之一,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中,既然有“荣辱与共”四字,就表明九三人与中共党人的荣辱观是一致的。因此,九三学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就应当十分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爱国、民主与科学精神,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长征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优良传统。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带领全体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深刻理解、不懈坚持、长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使每一种荣辱观表达的价值观真正转化为一种社会风气,转化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