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白南先生诞辰110周年追思座谈会发言稿
2015-09-15

 

 

西南大学生科院动物学专业2013级博士生 谢庆平

 (2015830)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参加这次纪念活动,深切缅怀我国著名的鱼类学家,杰出的教育大师,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德重望的前辈施白南先生110周年诞辰。虽然不免遗憾,作为学生的我们,未能亲历施白南老先生的春风化雨与谆谆教诲,但他的事迹却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每一个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子学习之楷模,敬仰之前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施白南先生一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他热爱祖国,支持进步人士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个谦虚谨慎重视实际的科学家。他生出生于河北正定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热爱家乡的沃土,更喜好家乡秀丽的河川及草木虫鱼。在抗战期间,对四川鱼类及脊椎动物作过多次考察,总结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解放后,他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下,更潜心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常在星期日到办公室工作,有一次竟然因过于疲劳而晕倒在地;在研究工作中,他的足迹和汗水洒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撰写了多篇专著和论文。尤其在他晚年,师母又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他仍坚强的生活,一如既往地为完成四川几条江河的鱼类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他的书案玻板下写着“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座右铭,鼓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挫折,为我国鱼类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施先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常教育学生要细心、谨慎,勤于动手,不轻易下结论,对记不清的问题,常常说:“再去看看”。对外面寄来的文稿,常一丝不苟地伏案审阅。由于多年来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先后经历三次心脏病大发作后,仍然不肯住院治疗,他常说:“我们都是逼出来的,不干嘛!光阴似箭!不如干,还可以有贡献。”因此,他在晚年还招了研究生,并坚持给研究生讲课,指导第二届研究生毕业论文,主持承担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课题。他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成为国内设备齐全、人才济济颇有影响的系科。作为一个今天就读在前辈奋斗过地方的学生,总能感觉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施先生胸怀坦荡、直言不讳、作风正派。因带领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班学生野外调查,在黑龙江边发表过黑龙江及大片领土应全是中国领土等感慨,在反右斗争中被扣上“反苏”的帽子。十年动乱期间,他家被抄,关进“牛棚”,受到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但他并没有从此消沉。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分配他干的每一件事他都以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干好。仍然坚持科研工作,完成了《嘉陵江鱼类志》、《四川省地理志》、《四川省脊椎动物地理区划》等著作,《在屏锦铺所见的鱼类》的手稿是1971411日夜,用小学生废弃的作业本封面写成的,足见其工作条件之艰苦。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施先生对科学事业追求之精神,在无数个受到挫折与困难的日子,都激励着我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施先生还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从不发脾气,对年轻人总是循循善诱,看到青年一代的成绩就像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一样喜悦。他不保守,对年青一代的未来寄予希望。他还是一个生活简朴的人,多少年来只有一件棉衣,有一次被学生发现他总是用右手将左手袖口往里面塞,这才发现他的袖口棉花已经漏出,直到快去参加动物学会的前夕,才被劝买了件新的。

在施白南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施老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坚强的品质,严谨的学风,坦荡的胸怀,作风的高尚。继承发扬他对动物学科研工作的热爱,对鱼类事业的执着,对生活从不失去信心的信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