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建议
2011-10-09

 

加快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建议

 

市政府提出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自2007年重庆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真正意义的破题。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致富。为此,两翼各区委、区政府和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工作思路明确,深入调研,广泛动员,以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农民向农民新村和城镇集中为突破口,以深挖林业增收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壮大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开局良好。

一、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开展以来的情况

 两翼涵盖我市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集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幅员面积5.4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5个扶贫工作重点区县,贫困人口达113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80%。是全市经济最不发达地区。 全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后,“两翼”地区领导高度重视,通过组建领导班子,制定目标任务,出台政策,加强宣传,整合力量,建立示范带动、投入保障和考核保障等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实施,取得了成效:

一是林下经济发展强劲。如万州扩大蔬菜种植面积7200亩,新发展中药材2500亩、笋竹6000亩,新增常年蔬菜基地1500亩,完成红桔技改7000亩,计划林下种植黄豆3000亩、花生500亩,种植紫色红薯、紫色花生、紫色土豆3000亩。生猪存栏同比增长5.3%,牛存栏同比增长13.8%,羊存栏增长14.7%,鸡存栏增长11.4%,鸭存栏增长11%,鹅存栏增长13.3%。已批复的6个良种繁育场按时动工建设。一季度实现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80元,同比增长14%

二是农业骨干产业得到提升。如黔江已建生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8386个,2010年一季度出栏生猪24.84万头,增长12%。全县饲养能繁母猪3头以上的养殖户达9684户。完成新栽桑树3万亩和10万亩优质桑园及相关养蚕设施的全面配套。已完成投资近4000万元用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签订烤烟合同面积7.8万亩,烤烟育苗8万亩,农膜、化肥等物资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播种蔬菜8万亩。新发展猕猴桃2000亩,在地猕猴桃面积达2万亩。

三是示范带动作用好。黔江已形成以林(果)粮、森林旅游、林花、林草(畜)为主推模式的4个区级示范片,每个示范片面积1500亩以上,带动了2232户农户。万州确定2010年“十百万”示范工程,推行“3+X+2”示范模式,启动瀼渡5000亩葡萄基地、新田镇天德1000亩农村移民致富示范基地和九池、长岭、天星5000亩蔬菜花卉基地,各区县通过模式引路、典型示范,有效带动了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万元增收工程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广大农民的一次大规模再组织、再动员、再培训。必须在摸清家底、模式选择和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调整农户万元增收目标,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经济底子薄、基础较差、经费缺口较大。由于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区自然条件较差,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电网等硬件设施缺乏。各区县财政难以按照市里11要求进行资金配套。如黔江区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少728元。2012年要达到6400元增收目标,今后三年的增速高达20%以上,感到压力很大。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紧缺。以忠县为例,农户的基本构成是,劳动力都在家的仅占18%,只留下老小在家的约占55%,举家外出保留土地、户籍和房屋的占10.60岁以上的老人是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占12%,孤寡、残疾等特困户占5%,万元增收工程对这些农户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农户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低,对农业适用技术难以掌握。由此,基层干部及群众普遍反映,农民对万元增收缺信心、缺劳力、缺技术,基层干部对完成增收项目缺勇气、缺资金、缺项目。同时,各地增收项目规划由于同质化突出,风险大,市场体系和市场化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农业主导产业起步较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方面,由于农业主导产业起步较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利益机制连接不紧密,农民难以在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更多受益。另一方面,由于非农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农业产业要素市场发展不充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产加销一体化尚未形成,市场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目前大多数乡镇仍是以路为市、以街为市,区内没有大型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大型流通企业承载农产品流通任务。

4、农民内动力不强,投入和参与积极性不高,资金需求矛盾大。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投入产出比较效益低,见效时间慢。特别是农贸市场建设,投资大,收益小,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模式运作。如黔江区十余家金融机构中,仅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一些乡镇设有网点,仅三峡担保公司和鸿业担保公司承担农业贷款担保,2009年两个担保公司承诺的担保贷款仅占农村实际需求量的35%

三、建议

1、深化农村土地、林权等制度改革。一是通过深化农村土地、林权等制度改革,进行更为合理的政策引导,制定更为科学的资金补贴方式。二是在重视增收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为农民可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2、大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解决卖难问题是实施万元增收的关键。一是市商委、供销社等相关部门从增收项目产业布局和规划、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奖励扶持政策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二是结合两翼实际,制定镇乡农贸市场分级建设标准和分类配套补助政策,支持农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建设。三是积极做好农产品市场行情的收集、分析、预测,指导农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四是培育壮大农业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三是搭建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畅通销售渠道,指导知名餐饮企业、流通企业和大型超市与“两翼”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商对接。

3、大力支持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农业科教、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上给予支持,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上给予资金倾斜。二是加大农村科技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三是设立农产品购销专项网络建设资金,健全完善供销销售网络。          

 4、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一是市政府统筹协调制定专门的支持万元增收工程的融资政策,解决农村金融对“三农”支持支撑。针对“两翼”多数区县是贫困山区,财政力量有限,农民投入更加有限,缺乏必要的抵押物和担保人的现状,将市级有关担保公司的业务延伸到区县或到区县建分公司,简化程序、方便操作。针对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农户、专业合作社等融资十分困难的问题,明确有关银行对“两翼”区县贷款投放量,并执行基准利率。二是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树立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点的良好形象,确保学习有样板,赶超有目标。对于有龙头企业带动、效益有保障、积极性高、但投入较大的,建议给予专项补助,用于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三是通过实施“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等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进城镇,加快耕地向种养植大户和项目业主流转,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四是增强农户主体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扶持有带动性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全力消除“等、靠、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