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宣传处 郭 祥
李长岷,四川省彰明县(现属江油市)人,1921年10月出生在一个城市平民家庭,儿时饱受生活磨难。李门秉持书香传家,这让他一直受到好的教育,先后就读短小、初小、高小、省立第二中学。1935年5月,由于经济困难,他中途辍学,到成都当了一年的学徒,以后就读江油初中、绵阳高中。1941年9月,他考入四川大学教育系,。他的想法免费修完学业,当一名教师,有一份稳定收入。
一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中国东北至广西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执行“一号作战”命令,短短10个月,攻陷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侵占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7个空军基地和36处机场,前锋一度侵到贵州独山。陪都重庆震动。这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国光到西昌部署迁都事宜。
李长岷在川大还差一学期就要毕业了,不断传来的战场失利消息,让他和同学们感到非常沮丧:重庆要完了,成都很快沦陷,怎么办?他与川大、华西大学、金陵大学平时要好的7个同学商量,认为要么当亡国奴,当顺民,谁也不愿意;要么随国民政府流浪到西康。当时,驻成都各高校有许多逃难外省学生,李长岷所见所闻他们处境艰难。而且西康地方太小,不大开化,毕业后找不到职业,生活肯定没有着落。
这时,有人提出,皇城坝有一个赴印远征军教导第二团,干脆去参加远征军。这一提议马上得到大家赞同。1944年9月,美国参议员葛立士到访成都,在川大演讲。他不无幽默地说:“我们美国人的孩子成千上万到中国对日作战,而你们中国人的孩子却热衷于到美国留学。”这句话一直让大家感到憋气。去当兵,为中国人争口气。同时,大家想,日军再凶,也不可能打垮同盟国。等将来大家从印度反攻回来,就是复兴国家的功臣了。
中国远征军始于保卫缅甸的作战。1941年12月,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按《协定》要求,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率领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远征军残部西撤印度,进驻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驻印军直接接受美式装备,开展丛林作战和生存训练。同时,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补充驻印军兵源。为此,国民政府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几个大城市成立了赴印远征军教导团,招收兵员。兵员分两种:一种编入甲级壮丁补充团,补充一线作战部队;一种编入教导团,充任技术兵种,要求兵员是有知识的青年。
主意已定,大家赶紧皇城坝打探消息。这时,皇城坝教导第二团已经开拔,从重庆过来的教导第三团刚刚到达,正由美国军医检查身体。李长岷找到带队军官。军官告诉他们,部队只是路过,不接收新兵。一些士兵理解并热情支持他们,给他们出主意。于是,他们找到团管区派来临时帮工的炊事兵,买了几套旧灰棉军服,混进了第三团。
二
教导团纪律松驰。前往新津沿途无人组织,也没有补给,士兵三五成群、一路步行。90华里,一直走到晚上8、9点,才到达目的地。新津通往机场的街上已满是穿灰大褂的军人,补充团的壮丁头顶一张灰毯就坐在街心。李长岷与同伴只好饿着肚子,在一间茶馆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冒着毛毛雨赶往机场。
天气非常寒冷。停机坪有好几架飞机,一些士兵跺着脚,躲在机翼下避雨。李长岷来的早一些,躲在最前面的一架飞机下。8点多钟,有2名美军军官走来,其中一个问:“Who are you(你们是什么人)?”李长岷回答:“Chinese volunteers want to lndid(中国志愿军准备去印度)。”美军官点头说“OK!”接着又说:这架飞机只能载25人。上机不能带烟、火柴和小刀等物。另一军官拉下弦梯,由李长岷组织包括他的6名同伴在内的24人排成两列,登上飞机,挨个蹲在地板上。
飞机到昆明停在巫家坝机场加油,驾驶员休息去了。20多个小时粒米未进,大家感到饥寒交迫、浑身无力。好在碰到机场一名勤杂工,花2元钱请他买了一筲箕面包渣,胡乱填充了一下肚子。
下午,飞机再次起飞。机舱里非常黑暗,也没有时间概念,都是第一次坐飞机,每个人昏昏沉沉的。猛然间,机舱被打开,被强光弄得不知所措的士兵直接从机舱上了一辆敞篷卡车。傍晚时分,他们到达印度阿萨米邦的雷多(Ledo)兵站。
兵站的中国军官很严肃。他们命令大家排好队,将全身衣服脱光,丢进一个大坑里焚毁,而后依次走进一间草棚。到第一道窗口,从头到脚喷洒药水,进行消毒处理,又依次到每一窗口领取毛巾、衣服、鞋袜、毛毯、背包等,穿戴好后被带到帐篷区。依旧没有补给。当晚,大家12人一间,在极度饥饿、疲惫与不安中渡过了异国他乡的第一晚。
三
在雷多(Ledo)兵站,相比国内,士兵的生活安排得比较好。炊具都是美军制式的,食物有牛肉罐头、大米、面粉、萝卜等,很多在国内见都没见过。伙食每帐自理,士兵轮流值勤做饭。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1945年元旦,李长岷与大家在帐篷上用红纸剪贴上“Happy New Year!”,帐篷周围布置了奇花异草。晚上,一些人还在营地空坝敲盆打锅舞狮子,以示欢庆。大家暂时忘记了背井离乡的痛苦。
元旦刚过几天,李长岷和6名同伴(其后有1名调到总指办的《军声报》工作),与其他200多人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军通信兵独立第三营。独立第三营官兵的军衔都是高配的,如营长陈开熙是上校,士兵都领超级下士衔,军饷6个卢比。其他技术兵种有宪兵营、战车营、工兵营、炮兵营等,分散驻扎各地,地名也是保密的。这些特种技术营统由驻印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郑洞国指挥。
到达新的驻地的第二天,营部组织所有人进行书面考试,题目中有些是英语语法。根据考试成绩,下午公布了编制名单:只有小学文化不识英文的编入第一连——有线电连,李长岷与其他人编入第二连——无线电连,分别接受训练。没过多久,第一连接到架设印度到中国的电话线路任务,调走了。全营只剩下第二连。
通三营营部有一名美军联络官,一名翻译官。连队的日常管理和组织训练由连、排长(都是中国人)担负。日常训练是三操:早操、制式操练、体操;两讲:通讯技术、英语或者电学常识。
印度是热带地区,一天四季。早晨凉爽,午间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