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主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2011-10-20

2006年,按照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渝委办[2006]81号)要求,全市选择了“一区、一带、一镇”进行试点。重庆主城城乡一体化集中示范点建设,对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壮大区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年多来,各示范点主要在理顺体制机制,增强统揽能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设计;户籍、土地流转、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有积极推广意义的规律和经验。在实践中,各示范点也碰到很多难题,其中规划的滞后和缺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强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推进主城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规滞后且实施困难。以九龙坡为例,《九龙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08-2020年)》,市政府至今尚未批准;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叠合”方案虽获批准,但也仅是研究方案,实施难度很大;二是规划覆盖不完全。九龙坡中梁山以西九镇共有行政村87个,其中被控规大部分覆盖的有20个,少部分覆盖的有21个,未覆盖的46个,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3.82km2,耕地169.29 km2。三是农村居民点规划严重滞后。按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计划,2010年全市仅安排100个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目前,完成非机动车级土地利用规划的仅4个,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仅1个。

非城规覆盖区域规划编制严重滞后,使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村庄改造受到很大影响。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仅为75 m2,基础设施用地不足,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随着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并未大幅减少,年均仅减少5.79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149 m2,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城乡用地结构急待优化。

二、强化非城建区域规划编制,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权

解决此问题的出路和途径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改革,以非城市建设空间应对城市空间的弹性发展,通过编制非城市建设区域控制性规划,推进农村合理开发建设,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

一是抓紧编制《重庆市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规划》。在对各区县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空间布局方案和相关用地指标,并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控制性规划的编制,确保相关建设得以展开。

二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聚居区要求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三是扩大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范围。

四是建立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规划》相适应的土地审批办法,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在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和土地审批方面,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建立起有效衔接的土地审批制度。

五是落实相应的政府考核办法。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必须纳入到政府考核机制中去。重点对土地开发功能适宜程度、土地产出适宜程度、生态用地保护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六是编制投融资规划。投融资规划应细化城乡统筹规划,适应农村城镇化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建立合理的农民安置方案,进行村庄改造和土地整理,实现集约用地,形成可行的融资开发建设模式。投融资规划必须理清三类项目:一是必须由政府统筹组织、保证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二是从镇域、区域协调角度出发,为提升区域生活、生产环境,需由上级政府提供的重大基础(公共)设施;三是盈利模式清晰,市场化程度较高,可以由市场提供的商业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