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大医吴阶平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宣传处 郭 祥
一
1917年除夕夜,吴阶平出生于江苏常州,时任天津招商局和宝成纱厂经理的父亲吴敬仪为他取名泰然,以“阶平”为号,寄希望他一生平安。吴敬仪是前清秀才,曾做过湖南候补知县,颇具经商头脑,是一名开明、正直的实业家。他重视对晚辈的教育引导,在家中办了私塾,请博学之士教四书五经,请他的美国同事教英文、算术,这使得吴家子女从小就受到传统教育,还会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
乱世为官为商,让他对官商两道感触良多。他认为,做官易把心染黑,从商稍一不逊就会倾家荡产,累及性命,而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学医。创建于1917年的北平协和医学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金牌”医学院之一,它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医生、世界医学界的旗帜性人物。他得知该校的情况后,便极力鼓励几个孩子报考。其大女婿陈舜名本已毕业谋得中学教师职业,在他的要求下考入协和,儿子瑞萍、阶平、蔚然、安然也先后考入。他定下“好好读书,将来凭本领吃饭”的目标,此举为新中国成就了涉及儿科传染病学、泌尿外科学、普通外科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吴氏四专家。
在直接迈过小学,从天津汇文中学学成毕业后,1933年,吴阶平考取协和医学院在燕京大学的医学预科班,并于1936年正式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
协和医学院采取标准精英式教育,教师多为美国人,教学语言为英文。学校学制8年(预科3年、本科5年),在美国注册立案,毕业由纽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协和入校难、管理严,每年只从全国众多考生中只精选20到30人,每科75分才算及格,一个班经淘汰,毕业时往往只剩下10多人。在预科班一年级时,与吴阶平同班有52人,3年后考入协和的只有13人。
回忆学院的生活,吴阶平曾说:“我最讨厌死读书、读死书。”他给自己下的评语是:“很淘气,中学大学都没好好念书,不是一个用功的好学生。可是并没拉下什么,脑子没有停下来,倒是活跃的。”在大家努力不被淘汰时,他该玩就玩,吃得香,睡得着,有时搞恶作剧捉弄人。同学们只觉得他脑子灵,鬼点子多,并不怪他。北京阜外医院顾问、胸内科专家蔡如升教授与他同班,曾回忆说:“吴阶平不死读书,学习能抓住要点,灵活、有效,看起来他不用功,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好的。”
因为要毕业实习了,三年级时,吴阶平开始发奋读书,并被评为全校仅有的两名优秀生之一,给予的奖励是免交1000银元学杂费。1939年,他患了肾结核,被切去右肾,不得不休学一年。在这一年,他一边养病,一边学习。
协和学生的最大荣誉是担任毕业典礼的司仪。司仪有根红木棒,棒上每一道金箍上刻着历次学生司仪的姓名。1941年,吴阶平作为四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五年级毕业班毕业典礼的司仪,他的名字刻在第九道金箍上,第二道是他姐夫陈舜名。协和医院被日军占领后,这根金棒也不知所终,这是吴阶平终生之憾。
二
吴阶平在协和8年,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日本法西斯入侵,政府腐败无能,大片国土沦丧。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京,由于日美关系没有破裂,由美国人办的协和医学院受到“保护”。
谢元甫教授是我国最早的泌尿外科专家,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吴阶平选了泌尿外科专业。在校期间,谢教授特别栽培与赏识吴阶平,并把他带到了中央医院。钟惠澜从协和到中央医院就任院长,他高标准、严要求,健全管理制度,彻底改造了过去由法国修女控制的中央医院,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务骨干。其中,吴阶平出类拔萃,于1942年后先后任中央医院外科讲师,住院医师、总医师。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泌尿外科诊治经验。
1947年,在谢教授的推荐下,受医院委派,他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师从赫金斯(Charles Huggins,1966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教授。赫是现代肿瘤内分泌治疗的奠基人。吴阶平在他的指导下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赫金斯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勤奋的中国学生,他看见吴阶平做实验、做手术,干脆利落,十分赏识地问:“你有几只手啊!”从此,他有了“三只手”的绰号。吴阶平曾开玩笑说:我不是因为手“多”了,而是由于自己的手比一般人小,特别适合做外科医生,动手术开个小口就进去了。
进修结束时,赫金斯以优厚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极力挽留他,并动员他把家属也接到美国。但他想到的是灾难深重的祖国,想到的是祖国的人民更需要他。他甚至连行李都没带,便急匆匆回到祖国。不到一个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京市政府成立后,市长彭真举行招待会,邀请知名科学家、教师和社会贤达参加,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批归国的知识分子代表,吴阶平受到极大重视,受邀参加了招待会。他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一页。
三
解放之初的吴阶平主动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与祖国、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事业方面焕发了不尽的精神活力。他在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治病、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