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具有统战政协的光荣历史和传统。其中,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发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简单“解委会”)曾在重庆活动长达7年之久。但一直以来,在宣传重庆统战政协光荣传统时,我们较重视对前者的宣传,对“解委会”在重庆的历史、历史功绩则较少提及。
1935 11月更名的“解委会”,由1930 年8 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时称“第三党”)而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1938年9月,“解委会”中央机关由武汉迁至重庆,驻半山新村3号(今嘉陵新路55号)。
在重庆期间,“解委会”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推动抗日作出了不懈努力。在“皖南事变”发生后,“解委会”斥责国民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同室操戈;1941年9月,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解委会”发表《对时局宣言》,强调“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提出改革政治机关、确立民主方针、终止特务工作、扫除妥协分子、承认各党各派的存在等14项的政治主张;“解委会”还帮助定购当时比较先进的速印机10架送往解放区,对解放区宣传工作作出了贡献。
1941年3月,“解委会”负责人章伯钧、丘哲等积极活动,为“团结各中间党派,一则抗拒蒋介石的打击,一则同共产党合作”,主动联络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以及1942年加入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史称“三党三派”。此后,“解委会”将自己的工作重点置于同盟,与盟内的爱国民主力量一道,坚持争取民主宪政和抗日救亡斗争。由于“解委会”历史较长,有一定社会联系、组织基础和干部班底,因此在中共的帮助下,在同盟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尤其是同盟成立伊始,“解委会”领导人负责组织工作,对开展初期的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抗战的胜利,1945年底,“解委会”迁往上海。1947年2月,“解委会”更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鉴于中国农工民主党在重庆的历史以及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历史功绩,建议:
一、加强对“解委会”在重庆历史的研究。组织力量,挖掘历史,开展研究,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重庆统战政协历史研究的内涵和范围。特别是在宣传重庆统战政协光荣传统时,要旗帜鲜明的提出,重庆具有统战政协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发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解委会”曾在重庆活动长达7年之久。
二、建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旧址纪念碑”。积极向中央统战部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呼吁,在嘉陵新路55号(原半山新村3号)“解委会”中央机关所在地,建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旧址纪念碑”,并将之纳入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的内容。此举必将有利于丰富基地建设的内容,有利于加大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发挥重庆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学习、培训的功能,有利于扩大农工民主党等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