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的建议
2011-10-20

抗战文化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之一,也是我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2008年以来,通过实施“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我市在抗战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了大量工作。但在统筹协调、经费投入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少抗战文化遗址,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的一些遗址,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依然毁损严重。因此,进一步加强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工作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资源破坏严重。除一部分革命历史遗址外,其他抗战文化遗址遗迹资源破坏毁损情况严重。不少抗战遗址仅仅得到文物保护的确认而已,充其量挂有一块牌子,有的甚至连牌子也没有。据重庆市文物局统计,在全市600多处抗战遗址中,完全损毁消失的有300余处,而保存状况较好的仅占现存遗址的18.5%。以渝中区为例,全区现存的抗战文化遗址仅91,完全消失的就有高达129处。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所加大,但随着城市拆迁与建设步伐的加快,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抗战遗址遗迹文物被毁坏。如地处渝中区化龙桥的刘湘公馆、地处南岸区的二十兵工厂、五十兵工厂旧址等。

2、区与区的保护开发缺乏统筹协调。当前,我市保存比较完好的抗战历史遗址主要分布在渝中、沙坪坝、南岸、北碚等主城区域。其中,包括上清寺抗战遗址群、黄山抗战遗址群、南泉抗战遗址群、山洞林园抗战遗址群、红岩村抗战遗址群和北碚抗战遗址群等。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目前各个区都加大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如沙坪坝在歌乐山打造了抗战文化传统街区、渝中区在李子坝修建了抗战遗址文化主题公园等。但各区在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基本上是各自为阵,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不能形成合力。

3、保护开发资金匮乏。目前抗战文化资源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由于经费来源渠道不宽,致使保护开发资金匮乏,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抗战遗址保护工作的许多具体措施就无法落实,这已成为困扰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和限制区域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4、旅游开发深度不够。重庆主城区抗战文化类资源分布广,但开发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作为旅游开发的深度不够。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停留在保护层面,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工作的衔接还不够紧密。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在遗迹遗址修复工作中,相应的旅游配套附属设施建设较少。同时,已完成保护性修复的重要遗迹遗址的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和与主城区都市旅游的整合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建议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要以尊重、正视历史,以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襟,突破思想上的束缚,突破管理体制的障碍,突破运行模式上的制约,对抗战文化进行挖掘,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挥抗战文物遗址和抗战名人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1、进一步落实《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保护工总体规划,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保护开发,避免抗战遗址因城市建设、旧城改造而被破坏、拆除,有利于我市抗战文化资源的综合保护性挖掘和充分利用。对其中,如中正楼、美龄楼、马歇尔公馆、林森公馆以及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下榻处的林园等拥有的文物价值极其珍贵,由于属于军事管制地区,同时又受遗址资源的产权、文物的管理权和开发经营权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等因素的制约。建议采取以地置换的方式来实现此类遗址的保护性利用。

保护工作是保护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切实加强保护工作,才能为以后的修复和利用提供可能。

2、加强保护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由于重庆各区县抗战遗址资源的差异,如渝中区的抗战资源主要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南岸区以外事机构为主,沙坪坝区以名人旧居、文化教育机构为主。市委抗战历史文化工作协调小组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性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既要充分考虑各区县自身抗战文化资源的特点,鼓励各区县分区域打造抗战文化精品工程,更要站在全市的高度,加强保护性开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突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和资金分配,避免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

3、加强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资金来源渠道十分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抗战文物保护的任务和要求。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同时,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投资文化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在政府引导下,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抗战文化资源。特别是抗战文化资源同国民党有着很深的联系,可以同台办、商委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吸引台资参与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这既能保护利用好文物,还能加强和促进两岸经贸及文化交流,形成多赢局面。

4、合理利用抗战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抗战文化旅游产业。抗战遗迹遗址修复后,要根据其形态规模、历史内涵、区位要素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设计抗战遗址用途。一方面,通过建立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区和重庆抗日战争纪念馆或博物馆等途径,建设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和世界和平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将抗战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对抗战文化资源的展示、复制、创造等途径,建立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历史文化景观,让抗战文化资源成为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名片和标志。在此基础上,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重庆抗战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抗战旅游与重庆已有精品旅游资源的整合,把重庆抗战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到保护开发工作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