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宣传处 郭 祥
重庆是九三学社的发祥地。雅园、中苏文化协会、重庆自来水厂、两路口新村5号、都邮街广东酒家、青年大厦……见证了这一辉煌史实。九三前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些地方座谈、开展活动,就此,笔者探询了许德珩许老之女许鹿希女士、孙许进,抗战时期《新民报》记者杨钟岫等,并多方查阅资料,作了一些考证。
雅园
1944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大西南发动进攻,兵锋直指贵州独山,陪都震动。据许老回忆,出于“对时局极感焦虑”,“梁希、潘菽、税西恒、黄国璋、张西曼、张雪岩、何鲁、涂长望等同志,常常到我家同我和我的爱人劳君展同志座谈时局”。许老这时的家就是“雅园”。
1938年10月,日寇攻占武汉,许老一家迁重庆,租国府路一处房子,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副局长徐恩曾为邻。徐的老婆费侠是中共变节分子,虽没有加入中统,但为中统做事,是事实上的中统特务。她常常以串门为名,到许家打探情报。1940年9 月,日机轰炸重庆,这间房连中数弹,夷为大坑,书籍家什俱毁。许家遂暂住南开中学(位于现重庆沙坪坝区)一华侨老师处,10多天后迁居雅园。
雅稚合一词,雅致、超凡脱俗之意。雅园原名“稚园”,改雅园,一说重庆本地人发zhi音不太顺口,便改称ya园;另一说是认识“稚”字的人不多,多数人误读为“雅”,以讹传讹,久而久之,虽然大门上写为“稚园”,但邻居,送邮件、送水的,以及小贩等,都称之为“雅园”。雅园位于重庆第七区下罗家湾、枣子岚垭(现属渝中区辖区),处半山腰、依山而建,出门要上坡或下坡
许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进步民主人士,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当时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科技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大敌当前、国内政治走向不明了的情况下,一些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热情,追求“民主与科学”理念的社会知识精英,很自然地汇聚在他的周围,组成了民主科学座谈会,在“雅园”共商国是。
以后虽然地点不同,但每次座谈大多要聚餐。据许进回忆,祖父曾讲,聚餐是学习上世纪30年代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的工作方法,他在许老家采用聚餐方式召集进步教授聚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特务横行的情况下,聚餐比聚会风险小一些,有特务闯入,一桌饭菜可作掩护。同时,重庆城区面积太大,大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活动一次,需要大半天时间,聚餐是免不了。
现在,“雅园”旧居已不复存在。
中苏文化协会
据许德珩许老回忆,他与梁希等人“座谈时局,间或也在中苏文化协会张西曼同志处座谈。”
中苏文化协会1935年5月由张西曼、徐悲鸿、张仲钧(张西曼兄)和部分文化界人士在南京发起,于
在这里,作为常务理事的张西曼与先后担任中苏文化协会总干事的王昆仑、屈武、刘仲容等人密切合作,利用该会办公点积极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为进步人士活动提供方便,是中共南方局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抗战的重要场所,周恩来、董必武,以及郭沫若、田汉、葛一虹、吴克坚、张申府、沈钧儒、张友渔、潘梓年等经常到这里开展、参加活动。
由于中苏文化协会的常务理事张西曼是座谈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抗战后期,九三前辈们有时选择在这里聚会座谈,讨论时局。据税西恒税老学生、原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委员孙恭顺介绍,他曾听税老回忆:“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