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城市建设快速提升,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在这美好、和谐的环境下,“火灾”却如同一颗隐形炸弹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700万起,其中住宅火灾约占80%以上。一场大火可以使一个温馨的家庭突临灾难,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摧残。目前我市正在开展“五个重庆”的建设,在“平安重庆”的建设中,不但包括打黑除恶和平安校园建设,建设平安家园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火灾防范意识有所增强,政府也加大了资金投入,强化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城市公共消防安全有了较大进展,但是,2010年以来,全国重大火灾事故频发,7.19乌鲁木齐重大火灾、11.13清华大学清华学堂火灾、11.15上海高层住宅火灾以及4.24重庆赛博电脑城发生的重大火灾,一个个严峻的火灾现实提醒我们,公众消防意识薄弱及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防范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刻不容缓。
一、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消防知识亟待提高,住宅消防形势不容乐观。
火灾猛如虎,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为一名普通民众对住宅消防知识又知道多少呢?近期,消防部门对某局机关进行了一次消防宣传,在培训前对受训人员就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是:1、你家是否自行配置了灭火器材;2、是否就灭火器材的使用接受过培训;3、是否知道连接灶具的胶皮软管的使用寿命;4、在火灾发生时,一张湿毛巾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最长时间是多少;5、当高层建筑失火后,我们在逃生过程中应准备什么器材。调查结果是:100%的家庭都未配备消防器材,100%的人员不知道胶皮软管的使用寿命,100%的人员不知道湿毛巾的持续保护时间是多长,有10%的人员曾使用过灭火器材,有20%的人员基本了解高层建筑失火时,应准备的器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机关受训人员有30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占90%,在这样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人群,对基本的消防知识都如此欠缺,可想而之,就我们普通人群对消防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更低。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得到快速发展,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国家,而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因受到消防技术的限制,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因此高层建筑的救援不但要依靠如: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以及消火栓等大楼内部的灭火系统外,而且我们自身消防知识的普及及掌握程度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安全防护。据专业人士介绍,家庭火灾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蔓延和猛烈三个阶段,而初始阶段一般持续三分钟左右,在这关键的三分钟里,市民如果具备基本的消防知识、如果能在家里配备了必要的消防器材,如果早点发现火情,就完全有可能将火情加以控制。然而,我们市民平时缺欠这些准备,一遇火情,往往先是惊慌,后是报警,再等待救援,丧失了关键的三分钟,使自己和周围的邻居受到伤害。
(二)消防器材在普通商场难觅踪影,消防器材家庭普及率低。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每层都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而对于居民自己家庭灭火器并未做强制性要求,但是从自身的安全角度出发,购买和配备灭火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我市的几大超市中很难找到家用消防器材的身影,消防器材专营店也很稀少,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这给消防器材走入家庭增加了困难。
(三)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执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无论从消防规划、消防水源、消防通信,还是消防装备方面,与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按照国家规定和重庆市现有规模,我市消防站数量也明显不足。
同时由于部分单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致使一些部门和个人置防火安全于脑后,随意新建、扩建、改建违章建筑,使原来比较密集的建筑更为密集,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由大变小,造成消防通道阻塞。甚至有的营业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验收、消防器材未按要求配备的情况下,即投入使用或开业,从而造成先天火灾隐患。
二、措施和建议
消防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如何避免人民的家庭财产和人身不受到伤害,使每一位市民都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宁的环境里,是政府部门和公众都应思考的内容,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消防培训力度,提高市民消防意识是各级政府、消防部门的当务之急。
在每一位市民心中树立起消防安全意识,是控制火灾事故发生,建立平安家园的先决条件。因此各级政府、消防部门应利用好各种媒体、社区、楼宇、站台广告等平台,采取漫画、动画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消防知识,提高消防意识。同时加快消防培训基地的建设,使市民能方便地接受到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使受训市民能收到“见火不害怕,拉栓(保险栓)就能用”的效果,而且在培训基地市民还能接受到最新消防器材和消防技术的宣传,帮助最新消防成果进入到千家万户。
(二)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质优价廉的消防产品进入家庭,推动消防产业的发展
家庭消防产品如:灭火器、煤气泄漏传感器等是一类特殊的安全产品,它是人们预防和扑救火灾的主要武器,要让消防产品进入家庭,在现阶段还需我们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加以促进。如1999年德国消防协会在向居民广泛宣传住宅防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由家庭财产保险部门出资,对每幢居民住宅都强制安装烟火报警器,使住宅火灾明显减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扩大内需是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家庭消防产品市场潜力很大,这给中国消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但消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但产生经济效益也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应从资金和税收层面对此行业给予扶持,以帮助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降低新产品成本,使消防产品不但质优而且价廉,更易进入普通人家,而且企业还应主动承担起消防宣传的社会责任,使更多市民增加消防意识,愿意购买和使用消防产品,从而带动消防产业的发展,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赢的效果。
(三)增加销售渠道,方便市民购买
目前,就我市如:重百、新世纪、王府井等几家大型超市都没有设立出售消防器材的柜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防器材进入家庭。因此建议利用我市大型超市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销售渠道,设立消防器材销售专柜,方便市民购买,而且,消防器材进入超市,本身也带有宣传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四)狠抓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火灾的能力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及时更新消防装备,添置消防器材,以适应经济发展对消防保障的需要。二是各级消防部门应加大对火灾隐患的检查力度,严格消防安全管理,强化火灾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包括责任追究、风险评价等内容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机制。三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