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 陈义华 郭 祥
缘 起
2002年12月,九三学社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新当选的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非常重视社史研究工作。会议期间,他向社中央副主席、社重庆市委主委、重庆市副市长谢小军提出一种设想,重庆是九三学社的发祥地,能否搞一个载体,让广大社员通过这个载体,来了解和缅怀九三学社成立的这段光辉历史。
回渝后,小军主委向社市委领导班子传达了韩主席的意见,提出作为九三学社的发祥地,重庆落实社中央的意图责无旁贷。2003年,韩主席到重庆考察调研,再次提出以载体纪念九三学社成立的要求。按照社中央和韩主席的指示,社市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召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在当年九三学社召开成立大会的地方建立一座纪念碑。
重庆同时也是民盟、民建、民联(民革的前身的一部分)的发祥地,具有统一战线历史厚重、遗存丰富的特点。2004年下半年,中央统战部决定在重庆建立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这对九三学社建碑无疑是一个重大契机。社市委将建碑意见向社中央作了汇报,社中央专门致函中共重庆市委,寻求帮助。中共市委复函社中央,对建立“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表示赞同,并将建碑事项纳入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建设规划,提出将给予大力支持。社中央把建碑任务交给了社市委,并要求在
选 址
当时选址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九三学社召开成立大会的重庆基督青年大厦旧址。但青年大厦已被房地产开发商拆除,在原址建起了32层的德艺大厦,周围业已形成宠物市场,显然不可能;二是建在位于七星岗的中苏文化协会大楼内。抗战时期,这里是九三前辈以及其他民主党派、文化界知名人士经常活动的地方,民主人士还曾在这里宴请莅重庆谈判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修旧如旧,在改善社市委办公条件的同时,一楼作陈列室,院子里建纪念碑。但那个地方地价太高,且旧的大楼属军产和高危房,协调未果;三是建在与青年大厦相邻的人民公园。这个地方已建有辛亥革命、抗战时期消防烈士纪念碑,公园环境不错,选址离青年大厦旧址不到
期间,人民公园要重新规划,从事整体规划的恰巧是一名九三社员。社市委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召开主委会议,将建碑事宜纳入社市委重要议事日程,请这名社员予以协调。谢小军和社市委副主委邱道持、陈义华多次与中共市委统战部、中共渝中区委领导协商,最后确定将纪念碑项目纳入公园统一规划,选址在人民公园辛亥革命纪念碑旁。
设 计
为尽快落实书记办公会的精神,社市委成立了建碑工作领导小组,由谢小军任组长,邱道持、陈义华任副组长,负责工程的总体组织协调;组成专家组,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川任专家组组长,负责碑体设计施工。
到底建一个什么样的碑,韩主席曾作过指示,要求纪念碑体现九三学社“爱国、民主与科学”精神,要厚重,不张扬,材料质地、形状、颜色都要认真考究。为此,领导小组在全社会征集方案,当然主要是在社内,总共收集到十几套方案。为选择一套好的方案,社市委先后召开6次主委办公会,每次都是小军主委主持。大家对每一个方案进行比较、发表意见。张川教授曾表示,这一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民主”、“科学”的内涵。领导小组将遴选的5套方案送社中央,其中凝聚着集体智慧,由重庆大学张春新教授设计的方案脱颖而出。设计碑长为9尺3寸,高5尺4寸,通过几何尺寸来喻意九三学社和五四运动、
碑体正面刻韩主席题“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大家没有意见,碑后面刻什么,当时曾请专门研究九三学社历史的专家学者提出建议,最后选择用九三学社《成立宣言》,一是时间紧,用《宣言》争议性小;二是《宣言》虽然写于1946年,但一些内容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时。
施 工
为了找到一块好的石头,“五一”长假期间,社市委机关同志与方案设计者张春新教授的夫人一起到四川汉源寻找石材。“五一”过后,陈义华又与张春新教授到湖北宜昌,在三峡寻找可用之材。最后在四川汉源选择了一块红色花岗岩,这种石材曾被用于毛主席纪念堂。当时,大家都特别希望能够整块切割搬运,但所选石料密度大,
为按时完成工程,建碑工作领导小组自始至终有人在现场指挥,碰到问题及时统筹协调,小军主委经常到现场检查;专家组张川教授负责施工,不辞辛苦;张春新教授经常冒着酷暑到现场指导;施工人员觉得参与这项工程建设非常有意义,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调动起来,主动加班加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揭 碑
纪念碑建好过后,九三学社各级组织纷纷到这里参观学习、寻根访迹。重庆社的各级组织换届,开展政治交接、牢固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新社员学习会,都把到这里参观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社的自身建设。
纪念碑还成为重庆人民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