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公租房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1-10-20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高度关注住房保障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重庆市的这一重大举措,既是重庆市民的福祉,也是完善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重大探索。总体情况看,我市公租房建设起步早、力度大、进展快,社会反响热烈,市民广泛支持。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我市公租房建设与运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建设资金需求大,区县资金压力大

据估算,全市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总投入约1000亿元,年均投入100亿元。其中,近三年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总投入约750亿元,年均投入250亿元。对主城区来说,有“八大投”和市级财政支持,公租房建设资金压力相对不大。但是,对于大部分区县来说,由于本身就是“赤字财政”,短期内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资金压力很大。一些区县公租房建设资金甚至占财政收入的1/5——1/4,政府财力难以支撑。

2、建设进度不均衡,区县进度尤其慢

目前,主城区750万平方米新建公租房均已开工,进展顺利,首个公租房小区“民心佳苑”即将竣工,春节后可部分入住。但是,与之相比,区县情况很不乐观。截止目前,仅合川区等少数区县实质性动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区县在公租房建设中缺钱、缺地,另一方面是区县住房供应相对充裕,城市房屋租赁价格较低,社会对公租房      3、社会反映热烈,但持保留和怀疑意见的较多

从抽样调查看,有80%的市民赞同实施公租房。对公租房是否真正 “好事办好”,有近50%的人持怀疑和保留意见。一些人认为,现公租房选址位置较偏僻,配套不健全,加上交通成本和生活成本后,甚至还不如市场租赁房实惠、划算。一些人怀疑,政府把不住公租房的入住和退出关,很难避免不出现经济适用房、城乡低保同样的问题。由于公租房难以获得商品房所带来的公共福利,且损失商品房能以作为资产增值保值的机会?。

4、建设及运营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推进难度大

目前,市政府出台了公租房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设计。但是,与公租房巨大的建设计划和极高的管理要求相比,目前的制度设计还不能说完善。同时,作为公租房主管机构,市公租房管理局已成立,但工作开展得还不深入,基层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此外,公租房管理相关技术保障体系也有待建立。

二、完善我市公租房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建议

1、多方筹措,切实解决公租房建设资金问题

一是加大对区县公租房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弥补和缓解区县资金压力。二是积极向上申请政策性资金。申请国家将公租房建设纳入年度中央廉租住房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范围,申请国家对公租房建设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三是科学制定公租房承租价格。可考虑实行差别化、梯度化租金定价制度,初期租价低一些,以后根据情况适度上涨。四是适度扩大公租房的收益范围。从土地、规划的角度,设计出专门的制度,允许公租房承建者建设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营性设施。

2、加强调研,尽快建立完善公租房建设运营的保障支持体系

一是将公租房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公租房建设与运营管理情况作为干部升迁、年度考核的重要因素。二是进一步明确公租房的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是尽快明确市、区两级在公租房中的职能职责和投入分担。三是尽快建立完善公租房管理机构。除市级管理机构外,更要重视建立直接面向住房保障对象的基层管理机构,形成“市级管政策、基层管具体,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公租房建设运营管理体系。四是尽快建立完善公租房建设运营的政策制度。充分吸取和借鉴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经验教训,尽快出台适合公租房特点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五是建立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尤其要抓紧建立完善全市乃至全国联网的综合信息系统,从技术上堵住公租房权力寻租的空子。

3、科学论证,准确把握公租房的建设供应时序和空间布局

一是准确把握公租房建设时序。要重视研究公租房同市场化租赁房的关系,既要确保公租房得到市场认可和高效利用,又要避免市场化租赁住房空置严重,浪费资源。二是科学安排公租房建设布局。在主城区,除21个大型公租房小区外,可考虑在区位相对较好、靠近城市核心区布局一些小型公租房集中点。在其它区县,着重考虑工业园区等住房供应不足区域布局公租房,对于住房供应充足的区域尽量少新建公租房,单个公租房小区不宜过大。

4、公开公正,切实提高公租房的阳光程度

一是公租房建设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规划选址、建设标准、户型设置、配套设施等都要充分征求“夹心层”等群体意见。二是公租房运营管理要公开透明。租金价格、进入退出、管理制度、运营情况、资金平衡等情况都要保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