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促进万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08-27

谭强

(重庆市北碚区科委副主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挂职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九三社员、区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这些精神,2014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均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做了全面部署。之后市政府又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行动计划纲要》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政策文件。把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纳入了全市深化全面改革、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各区县都在结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有序深入开展。所有这些都为三峡库区万州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长江三峡经济中心和第二大城市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万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万州在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2013年申报国家和市科技计划项目43项,争取项目资金1693万元,安排区本级应用技术研发经费420万元,对118个项目进行了支持;二是鉴定登记技术成果34项,高新技术产品15个,重点新产品8个,登记成果转化应用达90%以上,有4项科技成果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33项成果获区政府科技进步奖;三是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9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科技专家大院2个,市级企业科技孵化器1个,博士生工作站7个;四是全区专利申请682件,授权3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87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6亿元;五是与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大学、院所开展了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目前万州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各地创新型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部分部门、园区、镇街乡等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企业创新主体投入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不足,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四是现有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五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发明专利数量偏少,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加强。六是创新型科技人才总体不足,现有中高级人才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专业结构不合理,分布也不均匀,尤其是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民营中小企业,表现十分突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要求,结合万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1、把近年中央、国务院、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委、市府等有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成果转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政策法律文件、习总书记有关讲话等纳入区处级以上干部专题学习的内容;在全区举办大型科技及知识产权报告会,在党校开设专题培训等方式强化对各级干部、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引导宣传,增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化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万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并完善区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侵犯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区委、政府、经开区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科委(知识产权局)、经信委、发改委、农委、教委、商务局、移民局、财政局、文化委、林业局、投资促进办、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局、技术监督局、水利局、司法局、园区管委会、扶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科委(可内部挂牌设区知识产权局),建立和完善上下贯通的科技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区科委内单独设立知识产权科,以便更好地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等对接开展工作,加强执法和管理服务;把科技及知识产权纳入全区各部门、镇街乡、园区的经济管理体系,要求各部门、镇街乡重新明确由主抓经济的领导和科室来管理实施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机制。

3、加快制定和完善《万州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专项规划》,尽快制定出台《万州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和《万州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实施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区政府每年应对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重点部门、园区、镇街乡的责任,加强大督察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的统计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广泛组织开展企业家、技术部门经理等培训、座谈、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让企业真正认识到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大力支持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以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导加强与区内外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根据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确定若干科研主攻方向和科研重点项目,争取在重点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争取更多成果,获得更多专利和品牌。推动全区工业制企业和重点科技企业广泛建立科技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落实相关人员,建立工作制度和奖励制度等,使企业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提升辖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5、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潜能,进一步加快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积极支持区内外大学、院所与本地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积极支持辖区大学与园区、镇街乡、重点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共建特色科技产业园或工业基地,形成市场定位准确、发展方向明确、优势特色明显的科技产业基地(园区);积极支持大学院所与园区的各种特色产业基地共建科技领军人才技术工程化平台,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园区)、各类科技产业示范镇、街、乡、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能够优先享受到三峡库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

6、制定政策鼓励区内外高校教师、高级科技人员到辖区领衔创办科技研发公司、咨询公司、设计公司、创意公司和大力引进商标、专利代理、会计、融资等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允许辖区高校、院所对科技、知识产权成果有资产处置权,允许本区内高校、科技及知识产权成果最高按70%股权归完成人所有,实现高校教师在岗创业,技术在校创新,成果在园区、基地、企业、农村转化;大力支持区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本地高校、院所、重点企业与重庆及对口支援省市高校、院所等开展科技项目合作,联合申报国家、市级重点项目,努力创建以“区域、行业、企业技术开发需求为导向,以取得关键技术创新成果为目标,实现风险共担、利共享的各类协同创新机构与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和壮大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水平。

7、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平台在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按照市场导向,结合万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际,进一步激活辖区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规划建设若干个科技特色产业基地,集中力量推进经开区几个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如汽车制造科技产业基地、文化创意及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基地、特种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节能照明电器科技产业基地、盐化工科技产业基地、环保建材科技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科技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科技产业基地、库区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化基地等科技产业基地(园区)等)。积极争取创建具有三峡库区科技产业特色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及科技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在镇街乡规划几个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科技农业产业基地(如柠檬、柑橘、猕猴桃、烤烟、特色蔬菜、绿色粮油、长江名优鱼水产养殖等农业科技产业基地)。根据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创新创业需求采用多种模式在产业和人口相对集中的片区规划分布建设更多的企业科技孵化器;进一步完善现有企业科技孵化器服务功能,提升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能力;鼓励园区、高校、院所、企业多元化投入,强化商务、法律、财务、贷款、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企业增值服务功能,并在产业选择、企业托管服务等方面探索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使孵化器真正成为培育科技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集群、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8、结合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支持和鼓励重点骨干企业牵头建立产业联盟,制定出台《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政策》,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市场开拓、对外合作、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加强对联盟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技术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集群化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9、加快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全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帮助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增强自主研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能力为目标,在现有技术中心和龙头企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家、市、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农业专家大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并按类别和级别对通过验收命名的给予平台配套的资金奖励;对创新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价,支持符合条件的区级平台晋升市级、国家级平台创建,并积极支持和鼓励辖区平台向万州及其渝东北周边区县的行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争取市政府支持,努力建设渝东北科技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周边区县、企业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扩大区域,第二大城市的科技辐射带动力。

9、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科技与知识产权的互动联合,用知识产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技体制改革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功能,把技术创新、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标准与品牌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努力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库区特色的品牌产品。把财政对科研项目的支持与专利的获取直接挂钩,彻底改变科研项目多、成果多而发明专利偏少的状况,进一步提升我区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尽快改变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市处于较低的状况;各部门、行业的财政资金必须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成果和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建立对重大科技项目、重要产业项目开展知识产权评估的制度,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特色产业专利战略分析和数据库建设(如盐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特种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均应开展专利战略分析),随时掌握同行业国内外技术,市场竞争状况减少研发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10、设立区政府发明专利奖和“科技之星”奖,每年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明专利、企业获得专利多、转化效益好的创新项目、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研发带头人进行“科技之星”评选,分别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筛选、推荐一批重点的专利技术项目,将其列入市级、国家级创新项目、产业化项目申请培育计划,在资金、信贷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进一步发挥科技及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和重大经济活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1、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大科技及知识产权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区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逐年增长,加大专利支助奖励力度,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应注重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和市场效益发挥,切实改变目前项目多、支助少、专利少、效果差、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现有科技专项奖金,重点向我区具有市场牵动力的特色科技产品研发项目、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开发项目、成果产业化地方特色品牌项目倾斜;向技术含量高、产学研结合、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节能减排、绿色高效的技术创新项目倾斜。区财政应加强对各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的支持,按不同类别和成效加大奖励和补助力度,重视对科技型创新企业、出口企业及上市企业的引导与培育;支持自带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的科技人员、大学生、研究生来万州创新创业。

12、制定支持政策大力引进科技研发设计、专利代理公司、知识产权评估、各种科技创投、担保、小贷、租赁、股权交易、天使基金等科技金融机构来万州开展业务,放大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效益和使用效益;支持辖区银行利用企业科技成果、专利成果、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开展质押融资,帮助有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用少量的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对在万州的银行设立科技金融服务部、科技贷款达到一定规模,推出科技金融新产品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政府适当给予贷款补贴和奖励。同时还可利用对口帮扶省市科技及人才资源优势,加大开展科技项目帮扶合作引进力度,争取更多的科技对口帮扶项目和资金,用于移民的创新创业、安稳致富项目研发。积极争取中央、市里的科技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库区农村的科技扶贫支持力度,用科技项目推进贫困农村加快发展。

13、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积极支持辖区大学、院所、重点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对高级科技人才、应用型开发人才、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好各种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的作用。适当增加科技人才财政专项经费,全面兑现落实市、区有关科技人才的支持政策,区政府各部门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均开通“绿色通道”,以弥补我区特色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的不足和需要。加快推进以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化产业化技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万州区高级专家智库;完善党委、政府领导联系高级专家和创新团队、重点创新平台等制度;做到以感情、事业和待遇留住高级科技人才。

14、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及人才引进、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科技金融发展等系列支持政策;同时把科技及知识产权的贡献率纳入到相关产业的支持政策当中,进一步健全科技及知识产权政策支持体系。从行政和司法两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经开区增设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及窗口,鼓励科技及专利成果持有者以技术入股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对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强化执法与管理,形成以“支持创新、鼓励创造、保护成果、公平公正”的良好发展环境。当地各种媒体都应加大对科技知识产权政策、重大活动、典型案例、事例、优秀企业、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市政府支持,联合渝东北11个区县每年4月份定期举办一次“长江三峡重庆万州科技节”大型科技展示交流活动,开展科技论坛、科技成果交易、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引进洽谈、科技创新创业和创意设计大赛,科普展览展示、科技项目供需信息发布、特色产业科技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在三峡库区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