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儿童?
2012-08-16

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儿童?

徐宗俦

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了,笔者以为,作为儿童们的长辈,总应当在这段时间扪心自问: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儿童?

是杀戮?“国际在线”2012527报道,叙利亚32名不满10岁的儿童525遭到坦克和大炮轰击而死亡;每天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战争,又有多少无辜的幼小生命被夭折;当然,还有其他挣扎在死亡边缘的饥童、病童……

是虐待?前不久CCTV视频中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残暴地虐打仅仅三岁、已经声嘶力竭哭喊的亲生女儿,让人痛心疾首;更不时有为人师表的教师体罚幼儿、少年儿童直至严重后果的惨闻曝出。

是歧视?我们现在所有少年儿童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能不能享受到无地域差别、无长辈身份差别、无经济贫富差别的同等教育?倘若不能,那将会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深深埋下社会不公的阴影,那才是最大最大的失误与悲哀!

是轻慢?我们的少年儿童特别是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寄宿制学校、免费午餐、蛋奶工程等等,能不能保证长期拥有、保质足量、绝对安全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克扣与“虚晃一枪”?倘若还要从他们口中“抠”点什么名堂出来,那真是天理不容啊,更别说法理了。

是教唆?我们现在的各种传媒,面对亿万少年儿童,拿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去“喂饱”他们、“营养”他们?是拿色情、暴力、挑逗、虚伪、奸诈、恶作剧……难道还要让“13岁的女童足月产下婴儿”,“15岁男童为了和13岁女童私奔,杀害女方爷爷奶奶”的匪夷所思变现成为不足为奇的常态么?!

至于涉及诸多关于:儿童食品、玩具的安全既无严格标准可循,更乏监管之过硬,以至问题层出不穷;别说农村,即便大城市儿童医疗专科床位、医生、护士紧缺;读幼儿园比考重点大学难、比读大学缴费多;不少农村要翻山越岭、溜索、趟河,犹如走二万五千里“长征”才能读完六年小学;没有午餐,要忍饥挨饿或者自行埋灶“野炊”;要在四面通风教室烤火上课;考试太多,睡眠不足……承受着与他们稚嫩双肩不成比例的重担!

解决少年儿童的各种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难不难?笔者以为,也难;也不难!

说它难,因为有老生常谈在先:咱们国家“人多”、“底子薄”“摊子大”云云,何等的冠冕堂皇。所以,“慢慢来”才会成为某些手握公权力人物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口头禅,既勉为其难也顺理成章,“祈望”社会各界多多理解!

说它不难,是因为我们的“各地各级领导者”们,只屑把所有少年儿童的“芝麻丁点儿事”,都视同是在为自己的子女辈孙子辈去“削尖脑壳”地谋福利、谋前程一样,那么,想必再难的事,都可以势如破竹地迎刃而解。

实事求是地讲,近几年在党中央坚持“民生主导”理念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不少地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生活、健康之关注已经有了好开头。比如,免费义务教育、对西部农村学龄儿童“两免一补”、“免费午餐”、“蛋奶工程”、“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开始有了更加安全的“校车”等等。只是,差距大,漏洞多,远远地不敷少年儿童需求!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解决少年儿童困难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再更多些?完全应当可以!

笔者读过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先生的不少文章、讲话,体现出她以毕生精力倾注了对少年儿童无限关爱,是一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财富。

宋庆龄先生有句名言振聋发聩:“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宋庆龄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582.)今天读来依然是那种铿锵有力地震撼感!具有十分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所以,拿宋庆龄先生“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观点去对照的话,还不能说“各地各级领导者”们在解决少年儿童困难上已经尽心尽力了。比如,那些豪华超豪华的办公大楼、难以计量的“三公消费”等等,与解决少年儿童的困难比一比,孰轻孰重、孰大孰小、孰急孰缓,不是一目了然么?后者难道不可以“等待再等待”么?!

人们常常会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套话说起来固然容易,落实起来就找不着“北”。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2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16.60%。倘若,忽略了这么大比例的“花朵、未来和希望”,实在是有“自我断后”的味道。人们不应当只在“六一”前后才来对少年儿童表示表示、意思意思,而是需要长年累月拿出切切实实举动来奉献给少年儿童才是!不过也是,“六一”前后能够想得到,总比漠然置之强。人们依然充满了期待:“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