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藻溪传
2015-05-18

  郭    祥

 

吴藻溪,别名吴浩、吴士英、吴亚屏、吴涵、中村国雄、T.H.Wu(英文名)、κарезеа(俄文名),笔名胡渭桥、杨志青,190466(旧历423)出生于湖北省崇阳县南乡峰堡老屋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追求革命与真理,追求民主与科学,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吴家祖居江西省南昌府瓦石街,于明末清初始迁湖北省崇阳县高石桥。因人口繁衍,祖上先后迁崇阳坳背、深渡,傍青山河西岸而居。1897年,青山河水泛滥,房屋被洪水席卷,遂于次年迁老屋畈。吴家以耕读传家,自吴藻溪曾祖兴文起,祖德贞、父仙桂都以塾师和行医为业,与同乡廖姓三代结亲,母亲秋媛具初等学校文化水平。仙桂有墨溪、曜溪、藻溪、南溪、蕙园、汉溪子女6人,其中南溪岁余夭折。

吴藻溪幼时,家里大小事务都由母亲操持,主要以耕织畜牧支持家用。沉重家务压得多病的母亲喘不过气来,父亲就与曜溪商量,让他很早就辍学,从事田间劳动。虽然家里有了两个劳动力,父亲与墨溪教书挣一些学费、学米,邻里亲戚有所接济,但家境还是十分困难,经常一天只勉强对付两顿饭。

由于无钱买盐,家里有时淡食,或用辣椒替代;母亲某年吃纪念孔子生日的圣人会会酒,把自己应吃的千张(笔者注:湖北一种黄豆制品)和猪肉带回家,与同桌的人发生争吵;叔祖母王氏和叔父茨林吃蕨粉汤、葛粉汤、观音土,也忘不了给他一碗;为填饱肚子,儿时采野果、野菜,捉鱼虾、捡田螺;父亲和长兄长期在外教书,家中只有一顶蚊帐、一床棉被和一床竹覃。夏天睡竹覃,燃烧稻壳、马蓼蒿及野常山叶以驱蚊。一到冬天,睡在冰冷的竹覃上,天明难挨;有时,家里人聚齐了,铺具不够,墨溪、曜溪、藻溪就在全村公用客堂的稻草垛打洞睡觉……这一切,成了吴藻溪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回忆。曾有几次,邻家或富户好意想把他过继了去,但都为生性倔强的吴藻溪拒绝。

在那个时代,吴家人与广大佃农一样,竭心全力、辛勤耕种,但一年下来依旧缺衣少食。究其原因,吴藻溪认为老屋畈极为肥沃的水田、旱地大都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他们所定佃租极高,正粮(稻谷)收入的八成左右归地主,农民实际只是荞、麦、豆、薯等杂粮。在农村,地主乡绅飞扬跋扈,时常勾结官府,鱼肉百姓,无恶不作,而贫苦百姓处于社会最低层,只能任由宰割。

吴藻溪回忆:我童年所处的就是一个这样的历史时代,道家、儒法各家,都解决不了这样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问题。然而我当时却在思想上打了这些剥削阶级的烙印,经历了迂回曲折、艰难困苦的历程,才摸索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吴藻溪《回忆录》,1978年。以下同)

1911年初,父亲在家里设书塾,教吴藻溪等一班学童识字,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母亲边织布,边给他讲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他稍有所悟,其余不知所云。再改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开篇就是张龙旗,乘长风皇太后万寿节一类,且故意把皇太后三个字抬得高高的,吴藻溪不想读,倾向西学的父亲也不大愿意教。

与其他南方地区一样,辛亥革命前后,打倒洋鬼子、反满灭清的情绪弥漫在崇阳农村。崇阳县人蒙正发协同王船山在湖南抵抗满清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蒙正发所著的《三湘从事录》过去是禁书,当时广为传读。钟九闹漕(1841年,崇阳县衙“粮房”借乡民“完国课”之机,巧取豪夺,县民钟九聚众起义,为清政府镇压)的民谣流行全县,逢年过节戏班抬着钟九木像,到附近村畈巡回演出。民间盛传革命党为了革命,把炸弹吃到肚子里,走到洋鬼子或满人的身边,用手把自己的肚子一摞,就与敌人一同炸死。吴藻溪羡慕不已,他也想着有一天做那样的人。4月,黄花岗72烈士死难消息传到崇阳,排满反清顿时成为公开的口号。

辛亥革命成功后,吴仙桂率先剪掉自己的辫子,并力劝他人也剪。理发匠傅叶兴老爹还向人们讲述明末清初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以及生降死不降、男降女不降的往事,满清制造扬州、嘉定大屠杀的惨事。吴藻溪听了后非常悲愤,把印有龙旗、写着皇太后万寿节的书页统统撕掉。经历了这一伟大社会变革的吴藻溪,对亡国奴的遭遇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加之父亲和长兄经常谈起满清王朝内政不修、外患迭起,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初晓人事的他便有了推翻封建统治、反抗帝国主义的最初印记。

由于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加之照明、纸张笔墨费用没有着落,不久,吴仙桂带着学生并入交通便利、房屋宽敞、学生较多的栎树铺国民学校。因衣食短缺,吴藻溪在家由母亲辅导,学习国文教科书中的《采莲曲》、《悯农诗》,翻阅《山海经图赞》一类,内心企盼到栎树铺成为一名学生,也有一个书包,也穿一身小学生制服。

1912年夏至前后一天上午,终于按捺不住的8岁吴藻溪一路问路,步行5华里到了栎树铺。适逢父亲外出,他的同事胡敦五先生见他一丝不挂,心痛不已,从同学处借了一身白棉布旧短装给他,好说歹说才让他穿上。从此,他开始了正式求学生涯。

学校有大教室两间,校门挂公立国民学校校牌,两边各挂虎头牌1块,写着学校重地禁止闲人字样,凡晴天也悬挂五色国旗。学董有苏甲林、苏晖生、刘午溪等,负责筹措学校经费。教员仅吴仙桂和胡敦五,由崇阳县知事委派,归县劝学所管理。教职员工和学生每天只有早午餐各1顿。学校设修身、国文、算术、习字、作文、体操等课程。墨溪由县立模范小学肆业,每逢假期到学校协助教历史、地理和农业。在长兄的引导下,吴藻溪阅读了《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以及《民报》、《苏报》等进步书刊,阅读了记述意大利建国三杰、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南美解放战争的书籍,以及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范仲淹等人传记,并作文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此外,他还坚持每天写日记,这一习惯终其一生。

通过阅读这些书刊,他认识到,要富国强民,就必须推翻卖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虽然满清王朝垮了,但北洋政府依旧是洋人的朝廷,只有齐把刀子磨快,弹药上足,万众直前,驱除外国侵略者,才能忧乐与民同,救人民于水火,拯国家于危亡。他还回忆,《岳阳楼记》是我童年最爱读的一篇文章,以至于无论人生境遇如何,随时默念于口、谙然于心。

1913年冬,吴藻溪以优异成绩考中县立模范小学,报子敲锣打鼓送来报单,由于吴家缴不起学膳费,只好放弃。父亲让他自学西学大成、直方大斋算学、江左校士录等书,准备跳过县立小学,直接升入湖北省立中等学校,也附带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书及陈修园医书,最不济也可以医立业传家。以后,他见同村一穷人患病无钱医治,曾开一剂药方让其煎服而愈,被畈里称为小神医

191410月,曾任二次革命讨袁总司令、兵败隐名的李烈钧,以游学名义来到学校,受到学董及吴仙桂、胡敦五的热情款待。

一天雨后,天井中栽植的菊花凋零,吴仙桂出题雨洒残菊记,让学生作文。吴藻溪写完后,把卷子放在讲台上,李烈钧顺手抄起,看见后在结尾处加了以待陶渊明之一问焉。吴仙桂看后,顿觉此人不凡,马上与学董置办酒席请他。席间,他结合历史背景漫谈菊花与陶渊明故事,由此表达对北洋军阀政府及国贼袁世凯的强烈不满。此后,李烈钧在学校秘密发起联合会,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反袁政治和军事训练,吴藻溪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这些行为引起了地方反动势力沈特荃的注意,他密谋带团丁捉拿李烈钧。学董及师生闻讯后,冒险护送他十余里,使其安然脱险。

通过参加这些斗争,吴藻溪对于正义与邪恶的涵义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也为他日后形成有胆有识、最于担当的性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老屋畈不远的三帝庙行将倒塌,香客稀少,和尚生活维艰。他便帮他们起草募捐文书,带着和尚四处募集善款。短短1年,三帝庙修葺一新。这一事迹被村人传诵至今。

1915年初,栎树铺国民学校停办,地方乡绅在距离栎树铺约14华里、老屋畈9华里的泉塘畈开办了一所公立国民学校,聘吴仙桂为教员,聘期2年。学校课程设置及教课方法与栎树铺一样。墨溪例行假期到校帮助授课,藻溪跟着父亲一面读书、帮助授课,同时师从学过西学的苏子恒先生补习英文。

他还从同学处借阅杜注春秋左传、百子全书、汉魏丛书、昭明文选、赋学正鹄、关汉卿戏剧全集、十才子全书、盛世危言、盛世昌言、海国图志等书籍,同时模仿唐宋八大家、邵伯棠(清中期崇阳文人,曾任县训导)、杂说等,练习作文,试着撰对写诗。其中,受韩愈影响最大。吴桂仙希望藻溪谨守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格言,传家立业,但他始终重良相、轻良医,立志以韩愈为榜样,以文安身立命。这一时期的学习,奠定了他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基础。

为什么皇帝没有了,世道还是这么混乱?贫苦百姓的生活没有改观,甚至变得更加艰难,中国人为什么老是被欺负……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