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反衬出的社会缺憾
2012-09-07

“最美乡村教师”反衬出的社会缺憾

徐宗俦

非常感谢CCTV和国内一些主流媒体,他们近期的“走基层”开展了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活动,并在CCTV黄金时段和平面媒体的醒目版面接二连三刊登、报导,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真实回归的一个缩影,不仅讴歌了不为人知的“最美乡村教师”,更让国人尽可能知晓我们的国情、民情、实情;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有“北上广深”为代表的越来越繁华的“一二三线”城市,更让我们知晓了还有幅员更加辽阔、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还有数以亿计未脱贫或比这个数量更多的低水平脱贫农民及其子女。

在西部农村、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笔者,对寻访“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报道非常关注,因为仿佛这些乡村教师就是我在农村常常接触到的那个庞大群体中所熟知的“你”和“他”。对所有报道了的、或者即将报道的,特别还有更多没机会被报道的乡村教师,他们身上哪个没有各具特色、各有长处、各有像黄金般的“闪光点”?不说别的,单单凭他们不计报酬不论条件,能在穷乡僻壤一教书就是几年数十年这一点,就足以成为培养中国未来的强者!所以,我有时“幼稚”到不管对方的反应如何,总是极力推荐周围的人去看看它、关注它,它毕竟是最生动、最现实、最客观、最难得的国情、民情、实情“远程教育课”啊。

因为,人们不仅应该从中去关注乡村教师这个最应当受到尊敬的群体,他们从塑造下一代的战略层面上为改变民族的面貌而默默地奉献;也让人们活脱脱地看到了当今中国的农村现状,看到了现在而今眼目下农民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看到了农村教育状况的难堪,看到了广大农村儿童在教育与成长中的艰困。笔者历来提倡也非常认可“不懂‘三农’,就不懂中国”这个道理!可惜,我们社会上总有那么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诩操握着话语权,总爱漫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特别是当其中有人得到国际上某个范围的什么“奖”或者某个洋学者的“肯定”时,早就忘乎所以,表现出抓满了真理一样的狂妄,连“18亿亩耕地红线”都会无知地去质疑。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的绝大多数老百姓想干什么、想要什么,却热衷于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强加于国人——这,就是“最美乡村教师”所反衬出的某些人士对国情、民情、实情的无知!

“最美乡村教师”另一个反衬点,还在于——处处透出了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环境、农村学生读书生活环境:乡村教师工资的微薄,从微薄工资中对学生对教学的贴补,乡村学校教室的简陋,教学设备和文体用具的奇缺,学生课桌椅的凹凸与残缺,留守儿童心理的孤寂与脆弱,农村学生免费午餐与营养蛋奶的着落——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居然还有这种状况在“我”这个“一方诸侯”的管辖地盘存在,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父老乡亲、心安理得地坐得住么?!还有什么“资格”和“底气”在那里或坐而论道或言而无行或言而缓行地为哪级官员该购买什么排量、牌号的公务车,拍卖公车应不应当低至一二折甚至只及零头,办公楼装修到何等价位,外出公干能住多少颗星的宾馆,公务接待上不上茅台酒、五粮液、极品烟、海参、鱼翅、野生黄鱼、鲍鱼……争论不辍、喋喋不休呢?!这无疑又是反衬出不可忽视的社会缺憾。

如果,我们各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众多的企业事业单位,都能从形形色色公务开支中拨拉出那么“一丁点”既得利益,“撒”向贫穷的农村教育,让它们能与城市同步、与时代同行,让“最美”的锦上添花,让“最缺”的聊补短板,“与美共美”,那才是中国特色的时代最强音。但愿“如果”成真!

“最美乡村教师”反衬出的社会缺憾——中央新闻媒体“走基层”开展的寻访“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未必事先就设计过这等“反衬”的功能与效果。但我们不能不延展到若干的“反衬”与“如果”上去,这不啻是责任媒体带给人们最大最大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