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是万业之基,服务是气象之本
2012-09-11

气象是万业之基,服务是气象之本

徐宗俦

 当不少原本属于常识性的东西,被人为地扭曲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时,同样存在一个拨乱反正的问题。就像人们常说的“观风测雨”和“呼风唤雨”的气象,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了,但对它以提供气象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化公共产品、为社会生产与大众生活服务为首要职责的性质、属性与基本功能,未必都能了解透彻,甚至包括某些气象业内人士,同样未必了然于胸,以至才会不时出现气象与社会脱节、部门经济效益大于社会化服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有让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能力和本领的必须。

 “宇宙万物天为大”。细想想,这无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于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只是一种顺势而为那种几分理智加几分无奈而已;至于“人定胜天”的豪情,那更是一种人们千百年追求驾驭自然的主观意志表达而已,保不齐,一旦把它推向极端,“老天爷”会来报复人类,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已经太多了。不过,人类已经从过去“观风测雨”到逐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的“呼风唤雨”的转换过程,才是这门综合学科——气象科学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趋向。

 因此,作为从事了四十多年农业科学研究的笔者,有太多的实例证明“气象是万业之基”!之所以会如此强调气象是万业之基,就在于气象的作用被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的当今,气象知识也逐渐从观测场的数据和气象部门的“专业术语”走向了人们逐渐必备的“生活常识”。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对现代化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期盼。

 说“气象是万业之基”、“服务是气象之本”,是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先说“气象是万业之基”吧。

 首先,之所以说“气象是万业之基”,是因为气象是建立在人们越来越认知且越来越没有争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民以食为天”这一共识之上。同样,还有不可争议的,则是对农业生产(包括农业科研)影响得最大又是最直接的、哪怕是间接的却又是最基础的条件,莫过于气象。所以,很早就把“农业气象”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而成为一般高、中等农学专业的必修课,这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众所周知,世上只有农业是没有办法在人为完全控制条件下(哪怕是室内)作业的,所有的气象征候如风、霜、雨、雪、雹、冻、雾、雷等等都对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的土、肥、水、气、热,旱、涝、病、虫乃至收成的多少与有无,都起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人们对农业气象所施加的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雨、人工消雹等等的任何影响,也只能是在程度上起到“量”的改变而决不会有“质”的变化;即便能在某种程度上由过去的“靠天吃饭”转变成如今的“看天种田、顺天而为”,也正是取决于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数值预报、灾害天气监测预报、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农业气象精细化预报等等,才是其中功不可没的重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其次,之所以说“气象是万业之基”,因为气象是建立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行各业能不能顺畅地发展,似乎都与气象“脱”不了“干系”这一基本点上的。就拿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所提出的“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而言,是为气象服务指明了方向。随之气象在为各行各业专业化服务领域中被不断地拓展,诸如,工业气象、交通气象、地质气象、水文气象、航天航空气象、海洋气象、能源气象、国土气象、城市气象、旅游气象、环境气象、公共卫生气象、电网气象等等,多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地进一步得到延伸、深化,建立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专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对坚守“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工作体制和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气象部门也才能无时无刻地为各行各业提供高品质、规模化、集约化、个性化乃至“量身定做”的“直通式”甚至“贴身式”专业服务。这一切,都奠定了“气象是万业之基”的根本属性。

 再说“服务是气象之本”吧。

 正因为有上述“气象是万业之基”的无尽道理和无穷事例,才更进一步奠定了“服务是气象之本”的不二法则。只有坚持和不断强化既定的“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战略,才能使之成为气象事业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全部内涵的科学发展之“万有引力”;人命关天压倒部门利益、服务压倒经营、社会效应压倒经济效应,才是我国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题中之意。

 人们知道,由于气象观察与检测的专业性,很容易形成气象服务的垄断性,“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从而使“服务”变味:服务=收费!“主动的无偿服务”一下子蜕变成了“强迫的有偿服务”……笔者曾因农业科研试验数据分析之需,到当地气象部门调取、抄录一定时段的气象检测数据,就被告知要按“档案时效”和数据多少收费的困惑;还比如,目前不少地方对高层建筑防雷电设施的设计、安装与检验合格与否,以及像环保评价一类,往往都要由气象部门“一锤定音”,其费用的收多收少全在他们的“一口价”……诸如此类,笔者绝对无意一概反对“有偿服务”:比如气象部门利用自身优势,在一定范围内为商家搞点空飘广告之类的“有偿服务”又未尝不可?又比如,在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等的选择或者环保评估方面上提供诸如风向风力、降雨时段与强度、全年温湿度、日照多寡等等基础数据,其中哪些可以是“无偿”哪些可以是“有偿”,应当有统一的法律法规,而且彻底的实行“收支两条线”,使气象服务回归“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正统。

 总之,认识到“气象是万业之基”,是问题的一个层面,是对气象部门之外而言的,从而让社会方方面面对气象事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上上下下都来支持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认识到“服务是气象之本”,是问题的另一个层面,是对气象部门内部而言的,从而让气象部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气象服务为唯一宗旨。上述内、外两个层面的合一,才会构成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