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重视和干预产后抑郁症,保障婚姻、家庭和社会安宁
2012-09-25

近期,不断有媒体报道产妇伤害新生儿的真实事件:产妇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打开煤气自杀,产妇用菜刀割伤三个月宝宝脖子,等等。据有关医生和专家诊断,这些产妇都不同程度地患有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该病症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作。

    引起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如体内荷尔蒙的变化、生产过程过度的害怕和惊慌、照顾新生儿的压力及夜间睡眠不足、角色和生活习惯的转变、还有部分传统观念如重男轻女对产妇的不良影响等等。由于医学技术的发达,产后妇女住院日数缩短,而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是在产后1-2个月,因而产妇发病时均在家中。而传统围产期护理只重视对产妇饮食起居等生理上的照顾,却忽视了产妇的心理需求,以致在产妇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时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产妇病情加重甚至转化为精神病。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西方国家报道为10%20%,国内为13%左右,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有专家指出,“30岁是个分水岭,高龄产妇更容易发病” 目前女性的生育年龄普遍推后,30岁以上初产妇比例越来越高,这也是产后抑郁症近几年来高发的原因之一。产后抑郁症,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安宁。因而及时发现产妇抑郁症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为此建议:全员动员,重视和加强产后抑郁症的社会支持治疗。

1、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日本曾有学者报道,产前健康教育可使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产前健康教育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以及产后保健、育婴知识的宣教,指导孕妇合理的营养和活动锻炼;对有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产前健康教育可通过孕妇课堂、医院宣传栏以及提供专门的咨询电话等方式进行。

2、对出院的产妇建立系统化的家庭访视制度。目前产妇生产后的第一次身体检查一般在42天左右,由产妇自己到医院相关门诊做检查,主要是对生理健康状况的检查,一些产妇由于身体虚弱或照顾婴儿的原因根本不能按时去医院作相关检查。因而对产妇进行家庭访视十分必要,既可为产妇提供必要的围产期知识,又可及早发现产妇情绪上的早期变化,并针对性地加以疏导。

3、加强社区保健工作,建立孕产期心理档案。产妇愿意求助的对象依次为朋友、医护人员、家人、心理医生。因而要加强对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的相关培训,以便及时给予产妇适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改善产妇的心境,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