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进和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发展的建议
2013-05-15

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一批企业通过建设研发中心,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总体来看,我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仍有待加强。

  一、政策支持力度仍比较薄弱。尽管引进和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写入了我市四次党代会报告,市科委、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等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对引进和支持企业研发中心的政策力度仍比较薄弱,各部门政策衔接性不够、系统性较差。政府对研发中心支持重点仍放在高校和事业性质的科研单位,90%的科研项目、资金都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力度较弱,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缺乏系统性的支持政策。

  二、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少、规模小。与同在西部地区的成都、西安比较,我市企业研发中心发展较慢。据调查,全市企业中建有研发中心的不足总数的2%,远低于成都和西安。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成都市集聚IBM、EMC、英特尔、通用电气、德州仪器、思科、诺基亚、腾讯、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研发中心,吸引高素质研发人才数十万。西安市也集聚了英特尔、IBM、施耐德、西门子、通用电气、东芝、日立、NECEMC、爱默生、三星、华为、中兴等企业研发机构,仅华为一家研发中心,就吸引高级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而我市,虽然近年来也引进了惠普等企业的研发中心,但比较来看,我市知名研发中心数量少、规模小,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三、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据调查,我市企业研发中心普遍创新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从取得的专利来看,主要是外观设计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专利技术,真正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很少。如力帆集团,截止目前,该企业研发中心获得的专利授权共7871件,但主要是外观设计,有5462件,发明专利815件,仅占10%。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情况来看,多年来,我市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获得过技术发明奖,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企业也屈指可数,甚至不如同为中西部地区的武汉烽火科技集团一家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

为此,建议:

一、大力支持,减化环节。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投入预算可以参照西安或成都执行),重点支持企业用于创新能力建设和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方面的课题,在财政上应对其单独列项。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制定政策时,各部门先分门别类制定,然后归口汇总,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由专职部门负责实施,避免各部门政策衔接性不够、系统性较差的问题。

  二、择优扶持,拴心留人。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建议由市科委牵头,联系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共同把关,对企业进行考察,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涉及基础行业方面的企业作为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扶持对象。在项目运行时,政府应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情况,进行必要的见证和指导,以加快研发中心发展进程,扩大研发中心发展规模,尽快建设一支科技人员足、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绩效运行优、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研究开发中心队伍。在验收时,对企业研发场地、设施和功能等的保障和完善情况进行逐项验收。对上了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研发中心应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为了吸引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优秀人才愿意来,并留得住。同时应以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使企业研发中心能够快速发展,步入正轨,从而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优质科技人才、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达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重庆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

三、多措并举,增强实力。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归根到底是基础行业薄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应加大基础行业的投入,对于从事基础行业研究的研发中心,不妨从公益性的角度进行扶持。同时,政府应发挥资源优势,搭建信息平台,让资源共享。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把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跟踪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尽快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让其快速组建研发中心,投入研发,以增强重庆企业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