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分层级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8-05

 

沈学华

九三学社重庆市渝中区委  

 

中共十八大发布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有快两年的时间,这期间,虽然有众多相关宣传口号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社会反响却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群体,堪作表率者可谓寥若晨星。

在信奉经济发展胜过一切的时代,如何让人们能够从经营活动中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并非易事。现代中国面临着重大变化,旧的道德秩序荡然无存,新的信仰理论未能建立,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挖掘出了人们自我自私的一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主题是树立新的信仰体系。然而,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全新信仰的树立,绝非易事。

自中国第三代领导执政以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理论指导着中国向前进,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布,24个字代表着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重塑社会信仰的决心。如何有效践行这些理论,是中国执政党在执政过程当中最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至今,由于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的缘故,社会人群也逐步分成了多个层面。重塑社会信仰,让全社会阶层全部参与进来,在践行统一的24字社会主义价值观基础之上,要做到量体裁衣,分不同阶层、不同对象,针对他们有效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践行方式。

一、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信仰是人类生存的基石

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依次需要解决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这三个层次的需求。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的生存已不是社会首要考虑问题之后,信仰差异造成的冲突将会成为人类社会最为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冲突。古往今来,无论是君士坦丁堡挥舞的十字军屠刀,还是“911”轰然倒塌的世贸双塔,诸多流血冲突乃至战争,无不笼罩在信仰冲突的阴影下。信仰是一切社会问题存在之本。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产生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各种治国理念,历史所筛选的是以仁字为核心的儒家学说理念,杂糅佛、道等理论,构成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人们的信仰基石。

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春秋是青铜器时期过渡到铁器时期的重要转折点,社会生产力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社会变革必然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旧秩序被打破造成了社会尤其是社会道德的混乱,一时间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而恰恰是这样的社会局面为有识之士提供了一展抱负的机遇,孔子就是这样从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成为儒家思想的精髓,并构筑了延续几千年的信仰体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构建现代社会的信仰

最近这三十多年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等措施刚刚逐步解决了物质匮乏问题,无止尽的物质欲望却导致了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在还没来得及弄清楚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时,全球化的今天,网络的盛行又给人们带来思想上极大的冲击。特别是近几年,金融与科技这两大生产力加速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产生了极大变革,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心的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的局面再现。人心在巨大信息化的社会面前无处安放,谁构建了适合的信仰体系,谁就会得到社会群体的心。

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共产主义等各种信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产物,是中国几代领导人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中国的具体发展情况,更适合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群体的集体信仰。

二、分阶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阶层的差异化

生活状态的差异化。在我们的社会里,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群,他们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农村、工厂、街头、商务、公司、机关等不同的环境,导致各类群体的生活状态差异极大,从而他们对信仰的认识也完全不同。面对农村群体你可以宣讲与人为善,但他们很难对敬业、法制等主题产生共鸣,面对工厂群体你可以宣扬诚信、敬业,但自由、公正等主题对他们而言难以理解。诸如此类,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特点。

文化意识的差异化。按文化阶层来分,每个文化水平不同的群体对信仰的理解不一样,小学、中学文化的群体更多是从个人、家庭角度来理解,接受做人的原则,超过这个范畴不能接受。专科、大学文化的群体大多数会从单位、社会等角度来看待事物,接受社会发展的各种价值观,有一部份会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看待问题。更高层的专家、学者就会从国家的层面,从历史、文化、民族、全球化等角度综合地看待不同的问题,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更加完善。

信息接受的差异化。处于最底层的群体通常信息来源有限且缺乏判断力,接收到的信息无论好坏都通盘接受,他们在做判断的过程中可能更多地依赖亲友的提示。中层群体比较多地从各种渠道上获得各种信息,而且会更主动地从事外部信息搜集,并加以自己的思考整理。随着社会阶层的上升,上层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会日益增多,会从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国家层面,越来越多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二)如何分阶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分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来看的,是我们对国家的期望,成为一个这样的国家,是我们的中国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看的,老百姓需要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享受一个独立的人应该享受到的环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层面看的,是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角度,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对于不同的阶层来讲,不能笼统的填鸭式灌输,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诉求重点,这样才会达到实际的践行效果。当然,无论是哪种阶层的群体,首先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先做人,以诚信、友善为立身之本,这对于任何阶层的人都是统一的要求。

针对基层群体,以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商业员工等为代表,他们是社会的最基层,诚信做人、友善待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身上的重点践行方向。基层群体对维持温饱、追求小康的生活渴望甚于其它,对于爱岗敬业,他们只是认为是获得物质的主要方法而已,并没有太高层次的理解。对于爱国而言,他们的认识更是比较模糊。

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型私营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国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群体,要以践行诚信、友善、敬业为基础,扩大到践行爱国。这类群体对爱国有一定意义上的认识,但凡有一些与爱国有关的活动,如奥运火炬传递、抵制日货等与爱国有关的事件中,大多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民族主义的代表,有着比基层群体和高层群体都更高昂的爱国情绪,以爱国的角度从他们身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效果。

针对管理人员,以政府办事人员、国企事业单位中层员工、大中型私营企业主等为代表,以敬业、爱国为基点,主要扩大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群体直接接触着社会基层群体,也行使着部份管理社会的权利,他们中的大部份都认识到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给他们会带来一定的效益。其中,一部份政府管理人员更是国家管理制度的执行者,这个群体是构建整个社会管理的基石,社会层面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们是否践行这四个方向是最重要的指标。所以,他们最有必要以这四个方向为重点,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当中,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如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这是从国家层面来看的,这就需要政府高层管理者,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精英、专家学者等群体来思考乃至践行。

富强是物质基础,民主是人民的权利,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谐是人类生存的最好环境。富强应该是国富民强,中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二,国富指日可待,但如何同时实现民强,改善经济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尤其重要,这个方法只掌握在高级政府管理人员的手中,取决于他们的决心与信心,取决于他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是指如何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让基层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民主的权利,这掌握在顶层的制度设计阶层与制度的执行阶层手上。但无论是民主制度的建立,还是民主政策的执行实施都需要大量实践的过程,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更不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这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来进行,是需要这个阶层群体长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得来的。

我国的社会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要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主要解决人与生产力的关系,政治文明主要指人与国家的关系,精神文明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四个文明是在政府高级精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的积极倡导下,社会管理人员加以执行,社会基层群体一起参与的,全社会共同推动的社会文明。政府高级精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更要思考把这四个文明落实到哪些具体的社会事物中去。

和谐是指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人与自然的四大和谐,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共产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这是人类共同的目标,更应是执政党对人民群众许下的一个承诺。这个承诺,特别是对中国的执政群体而言,应该付诸于实践上来,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一个国家执政党应该承担的责任,朝这个和谐的共同目标为人民服务。

(二)分阶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分阶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避免过于笼统、定位不清的宣教式践行,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会让各单位、各部门进行有条理的分类,针对各种不同的地域情况、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行有效地践行。

分阶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针对中国目前的复杂社会局面,所采取的一种有效践行的应对方式。小到从一个人,再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社会单位,到一定社会群体,都有针对性的践行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践行效果,能够快速有效地深入贯彻执行下去。

分阶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用最有效的方式,使个人及部份社会群体从以前全力追求物质欲望的状态,逐渐转变,树立个人社会主义信仰,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