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万盛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
2011-10-09

 

关于加快万盛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

 

万盛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重庆主城79公里,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边缘上。作为重庆市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保障重庆市煤炭能源供应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城市。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万盛区的煤炭生产逐步萎缩,已无力支撑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等已成为当前万盛面临和急迫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一、万盛区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1、经济结构失衡

从工业内部来看,煤炭采选业一直是万盛区经济发展的支柱。2008年,万盛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煤炭与电力工业的产值比重达到了80.45%。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受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巨大。

2、基础设施滞后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万盛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国家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并且由资源型企业承担着办社会职能。随着资源开采、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地方政府又没有能力投入,造成万盛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出、入境通道不畅,区内公路通畅率只有54%,铁路也只是企业级,并且产业配套设施基本是空白。

3、生态破坏严重

万盛区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对环境破坏严重。经过多年努力,尽管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结构性污染仍然存在。此外,由于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形成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对人民生活安全和生存环境构成直接威胁。

4、发展要素制约

万盛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出境通道总体不畅,产业配套设施基本空白;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困难群体较多,各种发展要素都非常欠缺,直接影响到地方可持续发展。

5、自我发展力弱

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人均GDP、地方财政收支、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构建自我发展能力模型,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区县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测算。各区县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见图一),万盛区综合得分为3.07,得分最低,即自我发展能力最弱。

 

 

图一、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各区县自我发展综合能力比较

6、社会矛盾突出

2008年,万盛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8.4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87个百分点。据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08年的统计数据,目前万盛区有农村贫困人口11958 人,贫困发生率8.6%;城镇低保人口17822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13.47%。在几十年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万盛区留下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全地区工亡、病亡遗属近5000人、伤残达到3700多人。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尖锐,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

 

二、万盛区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重庆“五个重庆”建设的发展目标,万盛区区域面积小、辖区人口少,地处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外缘,有较高旅游知名度等特殊区情,建议万盛区的转型发展要始终坚持环保生态理念,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强化生态建设,把万盛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之城”。

1、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培育万盛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支柱产业,重点做大做强旅游业、煤电化、材料业等主导产业。

打造东部黑山峡谷风光、南部石林主题公园、北部水府洞天三个特色突出、互补互动的“景观集聚区”。加强周边旅游资源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渝西南”江津四面山——万盛黑山——南川金佛山联动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当前,首先需亮出“万盛生态旅游景区的大门”;其次是加快綦万高速万盛下道口至景区大门的城市道路、环境的规划改造建设工作。坚持清洁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PVC等大型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我市重要的电力保障区和西南地区煤电化产业重要集聚区。加快玻璃材料产业链建设。推进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节能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以镁为原料的多种材料产业。

2、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采空区基础性研究,解决采空区供水问题。推进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和石漠化治理、坡耕地还林,培育发展林业生态产业体系。加强对二氧化硫排放大户及主要污染企业的监控。严格把关新上项目符合环保要求。保护和建设水源区涵养林,限制水源地规模化畜禽养殖,推广农村能源替代与节能,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完善管网建设,扩大万盛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率;早日建成南桐污水处理厂,扩大污水收集面,解决孝子河建设段至温塘段的生活污染;加强对废水排放企业的环境监管,尤其是造纸行业,切实督促各企业生产废水达标排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搞开发建设,严格禁止污染水源的生产经营活动。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针对发展“硬件”支撑不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矛盾,继续加强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加快建设“三环四射八支六联”的区域干线公路网,缩短万盛至重庆主城的时空距离,提高万盛旅游的可进入度,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推动作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供水能力,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依据万盛转型规划,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提高用电质量和用电可靠性。加快天然气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铺设工作,完善工业供气设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客运交通系统建设,增强城区向周围乡镇辐射力。规划建设信息化服务网络、档案馆迁建及档案信息化工程、广播电视及宽带村村通工程,全面提升万盛区信息化水平。

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分布趋势,合理调整各类教育布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以“羽毛球之乡”为引领,加快羽毛球训练基地和城乡体育场地建设,积极争取承接国家大型体育赛事。加强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以扩大宣传,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使万盛区基本医疗和疾病防控能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加快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5、实施转型创新与保障措施

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对资源开发历史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问题,实施责任共担,由中央、市级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对资源开发新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问题,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对社会保障历史欠账和采空区农民赔偿问题,由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

建立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的扶持机制。争取中央和重庆市转移支付和国债资金,建立万盛区产业转型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万盛区煤电化基地建设、新型房建材料基地建设、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建设等。

争取中央和市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中央按照转型能力因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市政府比照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一定比例支配套。争取市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额返还。

争取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的扶持,发展旅游、利用煤矸石发展建材、根据当地条件发展特色农产品等符合充分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国债优先使用条件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