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重庆市卫计委主任屈谦)
自2009年启动医改以来,在引导患者就诊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专家学者也提出许多建议如:必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大对社区农村医疗的投入、地区大医院帮扶基层对口支援,三甲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关系的合作办医模式,推动省、市、县三级医院分工合理。但经过4年多的运作,据国家卫计生委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报告:2013年1-10月与2012年同期相比,三级医院门诊增长18.8%、住院增长22.8%、病床使用率为103%-105%;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增长7.1%、住院增长3.5%、病床使用率为58%-65%,大医院“看病难”、期望实现医院、基层和患者“三赢”的结果未达到,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建议:
1、完善制度的社会基础,分级诊疗要成为社会共识。患者因担心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医生职业素质等因素,“感冒发烧”都想要到大医院去看病,挂号、打吊针。唯大医院独好的这种观念需要转变。
2、分级诊疗要法制化。一是建立基层转诊许可制度。推行基层首诊制,参保居民在需要就诊时,须先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接受全科医生的诊疗,需要转诊时候,由基层医生提出,这需要有法律做出规定。二是建立医疗保险标准制度。根据病情情况,在不同医院就诊时,每天自付一定的经费,从制度上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有序的就医路径和连续性的服务。形成居民签约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核心、家庭医生责任团队为骨干、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优先为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等有特殊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签订服务协议,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服务内容,并及时将超出诊疗能力的患者转至上级,重点进行管理,并逐步推广至全体居民)为目标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新模式,改变居民,小毛病就奔大医院的就诊习惯,以及老百姓关于健康生活的旧观念。
4、组建医疗联合体。在现阶段,在综合性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构建医疗联合体。由相关部门牵头,根据地理位置、医院特色等,利用行政手段,初步划分引导,多个基层卫生机构对一个三级医院的联合方式,制定“分诊”详规,编制标准化指南和流程,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检验结果互认、负责办理转诊手续、预约科室、医生、预排转诊床位、指导病人康复等;探索打破用人机制,将人员归医疗联合体集团统一管理调配,实现城乡医务人员合理流动。明确医院集团为紧密联合的实质性利益共同体,主体医院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派出学科骨干,实施更精准的技术帮扶,同时还要把医院的管理干部派下去,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引导集团成员医院发展,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和城市大医院接近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搭建起“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
5、完善以医保政策为主的各项制度引导和衔接。通过价格杠杆和医保政策引导患者合理流动,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加大综合医院与社区间的价格差距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增加基层报销比率,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加强对需方的约束, 同时通过改变支付方式, 控制大医院的统揽行为。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