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聚九三:让留守的心不再孤单
2016-12-27

  “前不久在万盛经开区一所留守儿童小学看到,一位小女生因为家人疏于照料,居然还穿着夏天的短袖短裤和凉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12月2日,在对九三学社渝中区委“‘童’聚九三”公益活动进行总结探讨时,九三学社市人民医院支社主委陈一川回忆起所见一幕,至今仍感揪心。她发出深深的感慨:“还有太多留守的心灵在孤单中等待,关注与帮扶,永远在路上!”

  2012年7月,九三学社渝中区委发起了“‘童’聚九三”系列公益活动,发动社员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性格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完整的家庭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的缺失将影响儿童健康成长!”九三学社渝中区委副主委汪源告诉记者:“开展‘童’聚九三”公益活动的初衷,就是把帮扶重心放在留守儿童性格教育上,让这些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爱心传递,从教师开始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童’聚九三”公益活动首先是从“乡村教师免费体检计划”开始的。

  教师是农村留守儿童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影响儿童性格的关键因素之一。“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传递爱心和责任,让留守儿童的潜能得到挖掘,性格得到完善。”汪源说,九三学社渝中区委利用社内丰富的医疗人才资源,在当地教委的支持下,连续四年深入乡镇学校对教师进行免费体检。

  几年来,从梁平到长寿,从巫溪到黔江,他们每年都组织医学专家走进基层,为数百名乡村教师开展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让教师们享受健康人生,并将爱心传递给留守儿童,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汪源说,今年还扩大了体检范围,将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检查也列入了体检计划。

  亲子团聚,陪伴的“温情”

  父母,是影响留守儿童性格成长的最关键因素。在深入乡镇开展教师体检活动中,九三学社渝中区委了解到更多留守儿童家庭的情况。他们发现,一些乡镇学校,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虽然现在交通便利,但即便是在重庆主城打工的家长也往往因为工作等原因,一年中只在春节期间回家陪伴孩子,使得孩子疏于照料,温情缺失。

  如何让留守儿童享受亲情?九三学社渝中区委把组织留守儿童到主城与父母团聚作为“‘童’聚九三”公益活动的核心内容,在每年7月暑假期间,组织20名父母在主城打工的留守儿童来到渝中区与父母相聚。一周的时间内,白天,九三学社渝中区委招募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晚上,孩子们和下班回来的父母团聚,充分享受亲情的温暖……

  “孩子们在活动中开扩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得到了父母的陪伴,感受到亲情,度过了一个充满爱、有意义的暑假。”汪源说,看到留守儿童和家长们相聚时其乐融融的感人画面,大家都甘之如饴,投入再多的心血和时间都觉得很值。

  全员参与,志愿者的“爱”

  “那一天我带孩子们去乡村基吃饭,有一位小朋友一直不舍得吃鸡腿,他说要把鸡腿留着,晚上给爸爸吃……”来自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的九三学社社员罗娟,动情地讲诉着她作为志愿者参与“‘童’聚九三”公益活动时的难忘经历。

  “每年的志愿者名额有限,报名者却很踊跃……”汪源介绍说,活动伊始,社区委就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号召,发动全区社员力量共同参与活动。几年来,已有百余名社员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

  罗娟,幸运地“入选”了两次志愿者。为了保证参加活动的时间,她主动牺牲自己的年休假。看到留守儿童们通过活动,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她感到无比欣慰。

  30岁的刘冒佚今年刚加入九三学社,7月,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童’聚九三”活动。“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更多和我家庭条件不同的孩子的生存状态,并且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在几天的活动中,刘冒佚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参观科技馆、三峡博物馆、野生动物园……一路上听到群众们赞扬的声音,“真为自己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感到自豪!”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传递了正能量,也团结了社员,凝聚了人心,树立起了党派的良好形象。”汪源说,“‘童’聚九三”公益活动已成为九三学社渝中区委的社会服务品牌,受到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的高度赞赏。她表示,九三学社渝中区委将把这个活动继续坚持开展下去,并不断加以拓展,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全社会形成爱心传递的网络,为更多留守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刊载于《重庆政协报》2016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