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工作报告
屈 谦
2017年12月16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九三学社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全委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九三学社中央、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和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团结带领全市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中共十八届六中七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共重庆市委重要会议和九三学社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以社市委换届为契机,扎实推进政治交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思想建设深入扎实
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社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中收看中共十九大开幕式。制订了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召开主委会议、专(工)委会议进行专题学习,在社情民意信息员、宣传工作通讯员培训会,“重庆九三青年论坛”上进行学习宣讲。组织全市社各区级组织、基层组织和市区两级机关,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引导广大社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思想政治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扎实推进政治交接。九三学社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市委领导班子,圆满完成人事交接,社市委换届工作经验在社中央常委会上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召开主委会议、常委会议,认真总结吸纳第四届委员会工作经验,谋划本届工作思路,决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和“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主题学习活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新任市委委员、区级组织副主委、监督委委员、直属基层组织主委培训班,开展骨干队伍培训。始终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不变,坚持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不变,把政治交接落到实处。
积极开展参政党理论和社史研究。聚焦“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九三学社文脉与传承” “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等主题,形成理论研讨文章55篇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成立新一届《重庆社讯》编委会,完善了工作制度,编辑出版《重庆社讯》四期。改版社市委网站,共采编信息1120条,,社市委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687人,信息发布230条,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44%和365%。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组织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参政议政成效明显
课题调研广泛开展。围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扶贫与民生、民主法治等重点领域,完成课题89项,其中社中央子课题3项、中共重庆市委重大课题1项、市政协重点协商子课题3项、市级部门课题5项、与兄弟省级组织联合课题1项、社市委政治协商及参政议政重点课题31项、专(工)委课题13项、社区级组织承担课题32项,为社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商建言受到重视。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上,社市委负责人作了“推进校园营养配餐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专题发言,得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肯定。“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耦合研究”在“九三论坛”交流发言,部分建议被吸纳到社中央党派大调研协商建言中。参与中共重庆市委组织的3次政党协商,提出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产品供给”“建立示范、规范植入、推动统筹推进的运行机制 完善我市自贸区行政管理体系”“精准推进产业扶贫 巩固我市脱贫攻坚成果”等建议得到中共重庆市委领导充分肯定。积极参与政协协商,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建议”在市政协常委会重点协商大会上发言,提出的“关于重点建设市级农村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完善重庆市创业种子投资基金管理的建议”作书面发言,部分建议被相关部门吸纳。
提案建议成绩突出。6篇提案素材作为九三学社中央集体提案或界别提案被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立案,其中《关于推进科研资源统筹整合的建议》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优秀提案。向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提交大会口头发言1篇、书面发言4篇、集体提案18件、界别提案2件,其中《关于加强我市贫困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关于推进重庆抗战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等4件提案被评为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优秀提案。社员中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建议3件、并就13部法律修订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8件,市政协委员提交提案73件,市人大代表提交建议34件。《关于加速推进“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消防”》被评为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优秀提案。
社市委获社中央2013-2017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度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二等奖。
三、民主监督务实开展
通过高层协商、“两会”建言、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进行民主监督,提出的“关于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促进了相关工作改进。参与市政府组织的脱贫攻坚专项监督检查、市政协组织的提案办理工作民主评议,提出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
四、社会服务主动作为
全面完成社中央项目。争取社中央专项引导资金43万元,区县政府配套308万元,建设忠县双桂中学科普教育基地、万州区柱山乡小水果基地、綦江区新盛镇农村幸福院,为黔江区、万州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63例。争取社中央和社河南省委支持,在万州区、开州区实施“同心康福”优德行动,免费为108名贫困残疾人安装假肢,圆满完成“九重合作”项目。
深入开展科技服务。“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巡讲”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蜀都中学、载英中学举办信息技术和气象知识的专题讲座3场。全市社各级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咨询活动237场,医疗义诊73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社巴南区工委“九三·法课堂”、社永川区委“九三专家坐诊”、社江津区工委“田坎农技”、社黔江区委“九三名师工作站”、社江北区工委“博士咨询服务专家团”等社会服务活动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影响。
积极实施扶贫工作。结对帮扶武隆县沧沟乡大水村,组织专家对大水村社会事业、旅游产业开展调研,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建议,继续推进板角山羊提纯保种和烟业规范化种植项目,帮助建设村图书阅览室和卫生室。组织专家对沧沟乡大田村乡村旅游规划进行咨询服务。积极参与社中央在贵州威宁县的扶贫工作,推动重庆九十五中和威宁石门民族中学达成合作协议,帮助石门中学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社渝中区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持续开展“童聚九三”活动,涪陵、南岸、长寿等社区级组织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实施“九地合作”项目,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五、组织建设有序推进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成监督委员会换届,产生了第五届监督委员会。组建13个社市委常设工作机构。新成立武隆区支社。开州、梁平、荣昌等3个区纳入全市民主党派组织建设规划。全市现有区委13个、区工委4个、基层组织159个,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人才强社”战略。全年共发展新社员247名,其中,高级职称占37.25%、平均年龄38.91岁。全市现有社员4254名,其中,高级职称占60.11%、女性社员占40.72%、平均年龄52.35岁。社市委班子成员分工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区县,积极推荐社内优秀人才。加强骨干队伍培养,30人次参加中央社院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社中央地市级组织专职干部培训班等学习,10人次参加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党外代表人士挂职实践锻炼,20名年轻社员被聘为“重庆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通过发展、培养和推荐等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社市委加大对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统筹、指导力度,到部分区级组织开展调研,帮助指导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各区级组织制定了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基层组织按照区(工)委方案部署,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基层组织领导班子责任心进一步增强,社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履职效果进一步显现,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
六、履职基础不断夯实
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按照总体继承、不断完善的原则,完善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重大情况反映、中心组学习、议事规则等制度;修订监督委员会条例、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在完善参政议政、社情民意、社会服务、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表彰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新增组织建设、机关建设、参政党理论与社史研究等社务工作表彰奖励办法。基本形成了以班子制度为核心、工作机构和机关管理制度为抓手、社务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为保障的制度体系。
注重加强平台建设。选拔333人,组建社市委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法律专家小组、思想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理事会、参政议政咨询委员会。聘请106人,组建社市委宣传工作通讯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新设立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3个。举办第四届“重庆九三青年论坛”,医卫委、经济委开展“议政沙龙”,为社内人才成长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深入开展社内监督。社市委监督委对区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职情况和广大社员遵守社章情况进行了日常监督。监督委成员分成5个组,对17个区(工)委、3个直属基层组织,采取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加强机关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实行由处室负责、分工主讲、全体讨论的方法,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继续开展“学•讲”活动,鼓励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干部职工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坚持提升“社员之家”文化氛围,完善文化墙和历史展室,热情接待市内外来访人员,“1+17”市区两级“社员之家”网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社员本职工作成绩突出
全市社员爱岗敬业,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推动国家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为社组织争得了新荣誉。
社员潘复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是国际著名镁合金科学家和知名铝合金专家,为我国镁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潘复生此次当选,既是个人的光荣,也是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和重庆统一战线的光荣!在此向潘复生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市社员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和荣誉称号37项次。其中,蒋志成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杨乐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荆豪争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刘伟廷、陈卓、何建明、张昭林、李在军等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罗凌飞被确定为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郭其祥获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祖凡、柳满然、陈阳美被评为巴渝学者,漆洪波获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批人选,王宏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石敦义被评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刘秀荣、肖秉文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夏敏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周定伟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等等。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和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全市社各级组织、广大社员和社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社市委常委会,向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和全市社各级组织、社务工作者、广大社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社市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不够,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还需要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参与协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思路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201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以及九三学社十一大、中共重庆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履职能力,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凝聚思想共识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是全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团结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必然要求。深化对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认识,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的认识,深化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认识,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战略安排的认识,是学习贯彻的重要内容。社各级领导班子要带头学、带头讲,组织广大社员学原文,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坚决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中共十九大和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采取不同形式,深入学习多党合作理论、统一战线政策、九三学社十一大精神和《九三学社章程》。加强理论和社史研究,为思想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借鉴。传承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九三学社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讲好多党合作和九三学社故事,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定“四个自信”,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坚持人才强社,持续加强队伍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九三学社的根本所在。全面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是九三学社的根基所在。要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横向纵向联动,努力提升社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必须以提高“五种能力”为着眼点,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民主集中制,打造政治坚定、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尽职有为、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坚持“人才强社”战略,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保持特色,主动发现、培养、发展一批优秀人才加入九三学社,进一步优化界别、职称、学科、地域结构。建设市、区、基层组织三级骨干队伍,加强骨干队伍培训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层次、界别构成、知识结构、性别组成科学合理的骨干队伍,强化推荐使用,增强适应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要求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将青年工作与其他社务工作整体谋划,搭建各种平台,为优秀青年社员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内部监督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内部监督能力。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提高人才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规范基层组织活动。基层组织要把规范组织活动作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突破口,强化领导责任,制定年度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社员参与度,提高活动效果。区级组织要切实发挥分类指导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细化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手册,强化目标管理,确保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平衡有序推进。社市委要加大统筹指导力度,强化内部监督,适时召开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阶段经验交流总结会议。
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大足等区成立区级组织,争取在潼南、开州等区建立组织。加大市、专(工)委、区级组织、基层组织横向纵向联动力度,努力提高社组织动员能力。
三、提升履职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出力
提升履职能力,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参政党协商能力的重要手段。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战略部署和重大任务,朝着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努力,找准着力点,提出新举措,力争新作为,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按照中共重庆市委把中共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要求,围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绿色发展等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和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项攻坚战,发挥社的优势,突出履职重点,完善重点课题常委负责、专(工)委重点课题调研、区级组织课题自由申报等工作机制,加大社市委统筹力度,充分发挥社务工作骨干和参政议政工作人才库成员作用,进一步整合社内外资源,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参政议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协商建言能力。发挥参政议政咨询委员会作用,加强课题调研选题策划、方案评审、中期指导、成果凝练,努力提升协商建言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和直报点的作用,动员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结合本职工作,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努力提高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量。
提高社会服务工作能力。以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科教服务为重点,以“九地合作”为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工作人才库的作用,突出自身优势,扩大横向合作,注重示范效应,坚持创新社会服务品牌,把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服务工作成为推动社务工作的有力抓手。
各位委员、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按照社中央“思想更加坚定、履职更加坚实、组织更加坚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目标要求,坚定政治信念,弘扬优良传统,勇于担当责任,认真履行职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