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工作报告
2020-01-23

  

 

20191221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九三学社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社中央、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社市委团结带领全市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新”“三好”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以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为目标,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思想政治基础持续夯实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方案、及早动员部署。将学习教育贯穿始终,采取重点学与跟进学、集中学与自主学、带头学与全面学、现场学与讨论学、理论学与实践学的方式,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社章社史,社中央、中共重庆市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等,社各级组织开展理论学习287场次。将履职尽责贯穿始终,提高了履职成效。将查找不足贯穿始终,对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征集对社市委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处室的意见建议54条。将整改提高贯穿始终,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改进工作39项、完善制度5项、领导班子成员走访社员所在地方党组织争取支持7项,长效性意见建议持续整改4项。在社市委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加大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力度。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广大社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巩固政治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推进自身建设。社市委就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九三学社十四届七次中常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二)深化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按照社中央要求,完成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配套项目建设,新增成立时理监事人物浮雕、《九三学社成立始末》文字雕刻等。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社中央现任及历任副主席、各省级组织负责人、社创始人后裔代表及重庆市有关领导等180余人参加揭幕仪式。自揭幕以来,共接待市外社组织来渝参观13205人次。争取社中央支持,将蜀都中学等6处九三学社遗址命名为第二批“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弘扬了社的优良传统,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三)推进参政党理论和社史研究。围绕“五四运动精神与九三学社发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纪念新中国成立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发挥老年社员作用,弘扬社的优良传统”等4个主题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共形成研究成果164篇。其中,社中央大会发言1篇、入选社中央论文集5篇、获市政协征文二等奖1篇。制定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项目招投标办法,启动招投标工作。启动《九三学社重庆地方组织大事记(19462020)》编纂工作。更新社员之家历史文化墙和文化走廊。积极参与社中央九三学社历史展室布展。

(四)注重宣传工作及形象展示。围绕社组织履职尽责、重大纪念活动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社各级组织采取专题座谈、摄影书画展、文艺演出、川渝文化交流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89场次,庆祝新中国成立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激发了爱国热情。强化平台建设,编辑出版《重庆社讯》4期,社市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分别编发信息822篇、112篇,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1788人,同比增长19%。积极争取主流媒体支持,加大对社务工作重点亮点的宣传,展示了良好形象。

二、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一)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社战略,全年发展新社员243人,平均年龄38.1岁。其中,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市政协委员1人、区(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6人,博士27人、高级职称91人。全市现有社员4668人,平均年龄52.1岁,主体界别占80.1%,高级职称占60.1%,社员年龄、界别、职称、学历等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届中调整工作,调整区级组织主委1人,增补区级组织副主委6人、委员9人;增补工作机构常务副主任12人、副主任9人、委员31人,调整思想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负责人1人,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培养力度,组织9人参加社中央市级组织主委培训班、2人参加社中央青工委培训班、10人参加市级党外代表人士实践基地挂职锻炼。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社市委开展培训5场、区级组织开展培训42场,累计培训1327人次。推荐1人任市政协常委、1人任市政协委员、1人任市特约检察员、2人获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21人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遴选616人完善了参政党理论与社史研究、参政议政、社会服务、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等人才数据库,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履职效果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突破口,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规范组织活动内容、形式,加强横向交流,组织社员参加各级各类履职培训,撰写议政建言素材。全市基层组织报送建言献策素材403件,同比提高22.4%。据抽样调查显示,社员参与履职活动的比例达85.1%。社中央组织建设研究中心来渝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肯定了我市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做法和成绩。

(三)推进机关正规化建设。按照“六型”机关建设要求,坚持“处室领学、全体讨论”的政治理论学习方法,坚持开展“学”活动,社市委机关7名年轻同志参加第六届“重庆九三青年论坛”均取得较好成绩,提高了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开展市区两级机关干部公文培训,推荐8人参加社中央专职干部培训班,提高了机关办文办会办事能力。完成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激发了机关干部工作积极性。完善市区两级1+17“社员之家”服务网络,提升了服务效能。完成社市委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提升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接受社中央对社省、市级组织机关正规化建设交叉检查,渝北、綦江、永川获市级组织机关规范建设先进单位,黔江获市级组织机关工作成效奖,北碚、黔江获交叉检查工作组织奖,社市委获省级组织第三名,社市委和社渝北区委在社全国机关建设暨2019年机关正规化建设交叉检查工作总结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推进专(工)委工作开展。社市委12个专(工)委举办“议政沙龙”等活动15次、与区级组织横向交流15次。举办了“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庆祝活动。青工委牵头举办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主题的第六届“重庆九三青年论坛”,召开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为主题的青年社员代表座谈会,开展“重庆九三青年看新重庆”等活动,为青年社员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印发《关于加强老年社员工作的意见》,完善市级老年社员活动中心新建区级老年社员活动室。召开老年社员工作会,为老社员颁发“加入九三学社60年纪念”荣誉证,武维华主席出席会议并对社市委老年社员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推进内部监督工作。社万州区委、涪陵区委建立了监督委员会,社巴南区工委等区级组织完善了监督机制,全市内部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四川等15个省级组织联合举办监督委员会培训班,组织7名监督委员会委员参加,提升了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能力。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和社区(工)委领导班子履职情况为重点,对6个区、12个基层组织开展了监督检查,提高了基层组织履职成效,推进了区级组织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加大日常监督工作力度,给予3名社员开除社籍、1名社员严重警告的纪律处分。

三、履职能力有效提升

(一)紧扣大局履职。紧扣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大局,承办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为主题的社中央第22次科学座谈会,全国16位院士专家、重庆30余位社内外学者和市级部门负责人与会,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重庆智能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陈敏尔书记会见了武维华主席一行,唐良智市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九重合作”给予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高度肯定和充分感谢。

(二)发挥优势履职。积极争取武维华、赖明等社中央领导率队来渝,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3项调研,协助形成的《关于将成渝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完成《关于缓解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子课题,在第十四届“九三论坛”作大会发言。

(三)强化调研履职。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民生实事等6个重点领域,完成调研课题116项。其中,社中央课题4中共重庆市委政党协商课题4项、重庆市政协协商课题5项,常委负责重点课题34项,专(工)委课题21项,社各区级和直属基层组织课题48项,为议政建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参与协商履职。积极参与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提交《关于加强主城区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的建议》《关于推进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建议》《板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直通车”建议3项,参加政党协商会3次,提出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等建议,被相关部门吸纳为具体工作措施;《关于加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建设的建议》作为市政协常委会重点协商口头发言、4件作为书面发言。

(五)提案建议履职。《关于推进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4篇素材作为社中央集体提案或界别提案被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立案,数量位于全国省级组织前列。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大会口头发言1篇、书面发言3篇,集体提案12件、界别提案2件。其中,《关于加强“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乡镇污水处理工作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社内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建议6件、参与议案1件,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14件;市人大代表提交建议47件,市政协委员提交个人提案92件。

举办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培训会。发挥社情民意信息骨干作用,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10。社市委获社中央2019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二等奖。

(六)民主监督履职。以脱贫攻坚为民主监督重点,组织调研组赴黔江区金溪镇、太极乡,走访660户,对2018年通报的问题回头看,察看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24处,形成的意见建议得到中共黔江区委区政府积极回应。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对市农业农村委等3部门的提案办理工作民主评议。组织社内政协委员89人次,参与“聚焦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政协委员明察暗访监督性调研视察,开展调研视察43场次,发现问题或线索37个,形成《以监督性视察促问题整改,常态化检查促长效机制形成》等建议3篇。

(七)社会服务履职。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九地合作”,争取社中央投入19万元,地方配套414.9万元,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130例,在开州区金峰镇、长寿区长寿湖镇分别实施农村幸福院、农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中华慈善总会投入200余万元,为黔江、开州等地44名先心病儿童实施免费救助。参与社中央“同心树人工程”,协调重庆95中对口帮扶贵州威宁石门中学,培训教师41人次、学生245 人次,得到社中央肯定。为患病社员争取社中央“王选关怀基金”3万元。持续帮扶武隆区沧沟乡,组织开展产业调研6次,提出乡村旅游规划建议,协助引进企业发展中药材项目330余亩,助推农民增收。参加市人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丰都县三建乡。截至11月底,社各区(县)级组织累计实施各类脱贫攻坚项目51个,落实资金415.07万元,参与专家316人次,惠及1.8万余人。聚焦中心工作,发挥九三特色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社市委与中共巴南区委签订“九巴合作”协议,11个区(县)级组织与中共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九地合作”协议。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赴巴南、荣昌等“九地合作”地开展卫生事业助推、产业发展咨询等活动。争取“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行”在渝举办科普讲座7场,受众2100余人次。全市举办科普活动187场、科技服务106场、医卫服务123场,累计参与专家398人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九三法课堂”“九三专家坐诊”“九三田坎农技”“童聚九三”等品牌得到积极推广,影响逐步扩大。

四、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社市委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8次,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等。社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基础上,赴区县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内涵”等主题宣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坚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

(二)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联系区级组织制度和常委联系基层组织制度,社市委领导班子成员赴区级组织调研27次,常委参加基层活动102场次,指导推动社务工作。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2次,围绕遵守领导班子制度和主题教育活动收集的意见建议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意见。贯彻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担当。

(三)加强廉政自律建设。坚持把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社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明确了社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等活动,筑牢思想防线。支持监督委员会通过列席主委会议、常委会议、全会和处理来信来访等形式,强化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内部监督,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一)完善领导班子制度。对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要会议活动考勤、述职和民主测评等制度,修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等制度,制定《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及机关廉政建设的意见》,强化了领导班子制度在制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二)完善目标激励制度。针对社务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评价内容不全面、针对性科学性不强、与新形势新要求不完全适应等问题,修订了思想政治和宣传、参政议政、社情民意信息、社会服务、组织建设、机关建设等社务工作表彰奖励办法,充分发挥目标责任引领作用,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完善机关管理制度。针对机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建设标准和内容不统一、机关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体系有缺失等问题,新建《九三学社重庆市区(工)委机关正规化建设工作规范(试行)》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机关干部岗位职责等13项机关管理制度;社区(县)级组织建立并完善《公文处理办法》等制度,促进了机关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完善社务工作机制。针对社务工作融合不紧密、组织自我推动不足、机构联动不够等问题,完善专(工)委工作规则,探索建立了“专(工)委自我推动,机关部门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提升专(工)委主动性;完善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在社会服务中发现参政议政切口,通过建言献策提升社会服务实效;创新开展“重庆九三科学论坛”,探索了搭建平台、区(县)级组织联动承办、整合社内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

六、双岗并进再立新功

积极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活动,鼓励支持广大社员,在本职工作和社务工作双岗并进、建功立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社员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和荣誉称号79项次。其中,何知凡、梁家骧、束惠芬、柳恩梅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蓝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潘复生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周翔、李莉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潘复生、罗凌飞、徐洪志、雷晓玲、臧志刚、夏敏、熊维建、肖泽云入选重庆英才计划第一批人才,陈伯礼等20人获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王劲松、王海超、伍建、刘玉芳、李莉、杨大成获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徐洪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秀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肖秉文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白娜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社员王述德、王晓莉、王晓燕、刘俊、张春玉、陈红、陈杨获社中央组织工作先进个人,机关干部任文灿获社中央社情民意工作优秀信息员。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社中央、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精心指导的结果,是社员所在单位党委和有关方面支持的结果,是全市社各级组织、广大社员和社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社市委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社市委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三学社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有关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要求,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聚焦履职结合点,打造过硬作风,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建设政治坚定的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必然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社中央及中共重庆市委有关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巩固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与提高理论和社史研究工作质量结合起来,有重点有计划的实施参政党理论和社史研究项目,积极推进口述史工作,发挥传统教育基地作用,围绕我社创建75周年开展纪念活动,弘扬优良传统;与提升宣传工作水平结合起来,加强与主流媒体沟通合作,注重网上“社员之家”平台与实体“社员之家”网络、微信公众号、网站互联互通,强化对时事政治、社务工作、履职实践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引导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进一步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自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组织凝聚力和组织动员能力,是落实“人才强社”战略、建设组织坚实的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班子成员“五种能力”。完善组织发展办法,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社员,强化社市委常委和区级组织主委发展优秀人才责任制,加大对代表人士的发展力度,优化队伍结构。加强社务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理论研究、宣传报道、参政议政、社情民意、民主监督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发挥各类人才库成员作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完成基层组织换届工作,配齐配强领导班子队伍,举办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高度重视青年社员、老年社员和女社员工作,为其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成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目标任务,召开经验总结会,制定下步工作思路。强化市、区(县)、基层组织纵向、横向联动,提升组织整体动员能力。

三、以聚焦突出特色优势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为重点,切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

发挥九三学社特色优势,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是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建设履职有力的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突出问题,聚焦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绿色生态、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领域强化课题策划,增强选题的针对性。积极承担社中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协调研课题,坚持重点课题常委负责和专(工)委重点课题调研机制,坚持举办“重庆九三青年论坛”。鼓励区(县)级组织开展和参与课题调研,积极承办“重庆九三科学论坛”。积极参与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坚持在黔江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认真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出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建议,提升协商建言质量。积极推进“九重合作”和“九地合作”,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坚持推广“九三法课堂”“九三专家坐诊”“九三田坎农技”“童聚九三”等社会服务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四、以强化制度落实为重点,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形成依制度管人做事的氛围,是持续改进作风、建设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必然要求。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班子成员分工职责,巩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组织制度,建立社市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区级组织主要负责人交心谈心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为社组织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领导班子纪律教育、警示教育、预防教育,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纪律意识。严格落实内部监督制度,把市区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开展廉洁自律教育作为监督重点,建立社员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社内通报机制,在全社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履职有效的良好氛围。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社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全面加强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