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项目助力贫困村产业发展 ——亲历綦江隆盛振兴村脱贫之路
2020-03-30

 

科技,或许是一个地方富裕或贫穷的原因。拥有科技、拥有科技意识,往往能带领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们走上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我叫梁羽,是重庆市綦江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也是一名农技工作者,以科技助农、科技兴农,是我职责所在。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綦江区做了许多事情。这其中,我亲历的一个科技项目落地实施,见证着一个村群众在脱贫道路上的变化。

“赶水草蔸萝卜”品牌

许多朋友知道,綦江有一个走进中南海的蔬菜金字招牌——赶水草蔸萝卜。明末清初开始种植,1953年赶水草蔸萝卜获得綦江和江津地委特色产品称号称号,1959年赶水草蔸萝卜被四川省列为名优特产2008年注册赶水草蔸萝卜商标, 2013赶水草蔸萝卜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商标。2014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5年荣获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赶水草蔸萝卜曾多次走进中南海,成为国宴接待外宾佳品,让我们綦江人引以为傲。

赶水草蔸萝卜属綦江地方品种,中晚熟,生育期70-90天,叶淡绿色、无毛,3月开花、紫色,4-5月采种。赶水草蔸萝卜根扁、园似草蔸,色白、易煮、倒棱、化渣、味甜,单根重1-2kg,亩产5000kg左右。改革开放以来,赶水草蔸萝卜产业得以在赶水镇石房村为中心的几个镇数十个村发展起来,产业规模快速成长,很快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然而,一个品牌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有不同于人的品种优势。如果任由群众和业主们自行散乱育种,赶水草蔸萝卜或将面临自砸品牌、自毁招牌的危险。谁是正宗赶水草蔸萝卜品种,什么样的赶水草蔸萝卜能让这个品种走得更好更远,还能带给我区农村群众更好收益?随之而来的这系列问题引起负责农业品种保护的专家重视,多次提议,终于让赶水草蔸萝卜品种保护和繁育提上了议事日程。

“原种繁育”项目落地

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理念,綦江区农业主管部门从种子的原种繁育抓起,下大力气全面打造赶水草蔸萝卜品牌。2018年,赶水草蔸萝卜原种繁育及萝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项目得以正式实施。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负责项目实施。

首先进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符合萝卜种子繁育要求,二是交通相对方便,三是优先考虑贫困村。结合街镇提供的信息,在全区初选出四个地块:赶水镇石房村、丁山镇观佛村、石角镇刘罗村、隆盛镇振兴村。选址专家经过比选后,在评选结果汇总时都提议赶水草蔸萝卜良种繁育基地首选振兴村,由当地农民合作社具体承办。其实,论前两项条件,四个地方差别都不是太大,但是几位专家的心里,都有拉贫困村一把的想法。

要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就必须配套实施符合当地资源优势的科技项目,才能有效推动当地群众科技素质、科技意识提升,产生持久的致富增收效益。我和专家组成员熊中燕、王忠跃、李家恩、蒋绍先等人都把第三条优先考虑贫困村盯得紧,就是想通过项目实施拉动村上的科技素质提升。

隆盛镇振兴村2014年定为重庆市级扶贫村,当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98人。振兴村幅员面积10.9平方公里村内最高海拔716m,最低海拔420m 整个村南北长7000米,东西最窄处50米,两山夹一槽,耕地4900亩,7个村民小组,850户,3045 农村劳动力1854人。

以自给自足农业为生的重庆市綦江区广大农村农民,近年来伴随打工浪潮外出者不断增多,留守在家的多是老弱妇幼,科技素养、科技意识与时代前行节奏自然不相匹配。在綦江区25个贫困村里,隆盛镇振兴村基础设施落后,土地撂荒多,也可以说是科技素养和科技水平较低的一个村。

20187月,区农服中心在贫困村振兴村黄家咀组开始实施项目。项目确定后,通过招标,将劳务外包给了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綦振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农服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组织劳务、基地管护、农机具租赁、项目涉及的化肥、农膜、农具等物资购买等一切事务。

项目实施多利好

赶水草蔸萝卜原种繁育及萝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项目实施以来,当地百姓得到了什么?

整修了乡间路道。振兴村黄家咀组大屋基弯有段弯曲陡坡青苔路,繁育基地的田、土就与这条青苔路相连,是科技人员到地块开展繁育技术和实施劳务群众必经之路。这条路道虽然硬化过,但长期无人行走管理,路上长满杂草荆棘,遍布青苔,基本上不能在上面行走。现在,路面变了样,村民往来种庄稼拾柴草走在这条路上都很高兴,都说这是这个项目带给他们的第一个最实惠的效益。

群众学到了技术。先前种萝卜,只晓得萝卜几片叶时撒点尿素,现在知道种植萝卜底肥更重要,需要在播种前把肥料施进地里。这是项目所在地黄家咀组张大维的原话。说,他们学到了綦江萝卜标准化种植技术,懂得了钾肥对萝卜生长的重要,播种萝卜种子每窝只三粒就够了,比原来播种每窝十几粒,节约了不少种子,少花了不少冤枉钱。他们还知道了萝卜到了成熟时节就应该及时采收回家,要不然会裂口、腐烂、空心,知道了在种植蔬菜时整地、理沟、施肥、除草等措施到位,病虫害就少,农药也能少用。

村民增加了收入。赶水草蔸萝卜原种繁育基地面积50亩,最多时每天有15人务工,一人一天工资50元,打药、背运萝卜等育种工作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开展的工作额外增加工资。来基地务工的大多是老人,单是7 0岁以上就有5只有黄世秀一人不到50岁,家里有瘫痪病人,没有办法去外面挣钱。一般情况一个人一月有1000多元,一家两人在基地务工就有2000多元收入。这些老人很高兴,他们说没想到老了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

项目带来了人气。黄家咀组在綦江区边缘,与巴南区接龙镇黄桷村相连,平时来这儿的城里人少之又少。萝卜繁育基地建立后,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来基地指导技术,区、市领导也常来检查督促,还有不少外地业主来基地参观学习。秀美自然风光吸引他们带来更多的人踏青观光,村民家的土鸡土鸭土鸡蛋土鸭蛋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不出门不花时间就可以变成钱,并且有很好的价格。

村民提升了素质。赶水草蔸萝卜原种繁育科技项目在振兴村实施,基地劳务和管理都外包给村上的集体经济组织,极大锻炼了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对村民来说,基地群众除了前面所说的几个利好,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掌握科技知识就是拥有了重要的生产力。通过实施标准化种植技术,村民增长了科技知识,同时他们还成为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直接师资力量。好几个村民告诉我,现在出门看到别人种植萝卜、辣椒的方法不对,都要主动别人说说标准化种植的技术。

社长张大维小女儿在綦江中学读高中,她经常给孩子说,一定要好好读书,要做像农委这些专家叔叔孃孃那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扎根进村民们心中。

村民送我一只鸡

按照规定,我们实施项目不能在村里和农户家用餐,基本都是在隆盛镇上解决后返回綦江城里当然,有时因为育种错过饭点,晚上回到綦江城里吃晚饭也是常事。但是,在隆镇振兴村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我有一个收获不得不说——村民送我一只鸡。

那是20181012日。早上730从綦江城里出发,经过1个半小时,赶到振兴村萝卜基地。基地负责人张社长带着我从萝卜基地去附近选看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地块。行走乡间田垄,不慎滑到水沟坎,小腿跪倒在地,一时间动也动不得,碰也碰不得,锥心一般的疼痛,从小腿瞬时传遍全身。

张社长拔打医疗急救电话1208个村民轮换着把我抬到公路边,又抬我上了隆盛镇医院派来的救护车。这其间,有村民拿来衣服给我穿上保暧,有的拿出被套帮我垫上以减轻我的疼痛。梁老师为了我们村的发展,脚杆摔成这样……”在村民一声声同情叹息中,我躺在救护车上离开了振兴村项目基地。下午,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左胫腓骨骨折

我受伤期间,所有项目指导工作都由我们单位负责项目的几个同事完成。几个月后,我杵着拐杖去基地时,大家纷纷赶来看我,其中竟然有个村民给我提来了一只老母鸡!都说老母鸡炖汤,对骨伤恢复很有帮助。我打心眼里懂得,村民送我一只鸡是对我工作的认可。

一年多过去了,我的伤势已无大碍,但村民送我一只鸡的事情,我会一直铭记在心。

科技助农没有尾声

经过各级各部门大力帮扶,隆盛振兴村现基本脱贫。今天,你走进振兴村,蔬菜、瓜果的种植基地已成燎原之势,外面的资金和业主引进来了,外出务工的村民也有人已开始返乡创业。最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科技素质已经有了很好的提升,我看到的村民精神面貌有了很好的改观。

由我牵头负责的赶水草蔸萝卜原种繁育项目在隆盛振兴村的实施,让我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也真心希望这个项目能永远在这个地方开展下去。但是,一个项目对一个地方的帮扶毕竟有限,还需要我们多方用力,整合各种资源,大家不懈努力,才能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距离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我欣喜地看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在传导压力,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每天都在发生着好的变化。

工作没有止境。201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办发〔201998号文件公布重庆市首批20个重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綦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列榜单。綦江将要倾力打造的这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草蔸萝卜产业园。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名号不能白给,这必将赋予我和我的同事们新的使命。

科技没有止境,助农更是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唯有用心、用情、用力前行,继续完成我们的职责任务。(九三学社綦江区委员会 梁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