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科技创新永不歇
2021-04-14

走进人民大会堂

1959年5月初,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一次展示全国科学成果的大会,是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参会代表中有工人、农民出身的“土专家”、青年科技人员、老专家、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干部等千余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薄一波等参加了会议,聂荣臻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到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著名科学家高士其也参加了会议。

成都西南给水排水设计院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李树均有幸与会。52岁的李树均,以其负责设计修建的四川内江自来水厂为国家节约资金30多万元的成绩,成为全国“发明创造积极分子”之一,光荣地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北京会议期间,他认识了许多科技工作者。这次会议的参加,开阔了李树均的视野,给他后来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创新的思路。

李树均深知,他以8级工程师(初级)的低微身份先后独自担任雅安、万县、内江等几处自来水厂的设计修建,与恩师税西恒当年的精心指导分不开。会议结束后,李树均决定绕道重庆,看望5年未见的恩师税西恒。

                              峥嵘岁月师生情

1959年5月中旬,一架刚从苏联引进的伊尔18型飞机从北京起飞,经汉口飞抵重庆,即将降落在重庆白市驿机场。机舱中,李树均靠着窗边,俯视下面逐渐清晰的山城景色,心潮起伏,离别重庆5年啦!

重庆金汤街80号,是税西恒的住家;81号就是重庆自来水厂。税西恒无论是到自来水厂办公还是参加九三学社的活动,都在这里进出,李树均则常常如影随形。离别5年后,载誉归来的李树均又走进80号,他看望恩师,感谢恩师,师生煮茶话桑麻。

李树均感谢恩师在他设计内江自来水厂时的多次指导和帮助;他汇报了在北京期间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他与来自苏州、天津等地的自来水厂工程师们的交流。难得的高手过招,让他获益匪浅。

他们又聊起在重庆大学时的工作生活,感慨不已。李树均是重庆大学首届学生之一,在读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并组织同学们参与了许多社会民主活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期间,重大牵头,成立了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李树均是联合会主席。他主持重庆市的“一二·九”青年运动大会,反对反动政权亲日卖国,反对冀察独立,声讨殷汝耕叛国。他在会上的慷慨陈词,受到全市学生的热烈欢迎。

1936年毕业后,李树均由“重庆自来水之父”、重大工学院院长税西恒推荐到重庆自来水厂工作。他虽然出身物理系,但在税西恒的精心指导下,潜心学习自来水业务,很快掌握了自来水管网管理和自来水厂设计管理的技术,以至于抗战后很多部门都邀请他去讲解有关自来水的问题。

对于恩师,李树均始终心怀感激和敬意,并服膺他的爱国民主思想。1946年税西恒筹备成立九三学社时,李树均是税西恒的得力助手,并慨然加入了九三学社。至此,师生俩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携手并进。

沉沦中的崛起

1948年,李树均成为重庆自来水厂的主任工程师。1950年12月17日,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重庆市第一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跻身社会贤达。不曾想,1951年他因1949年重庆“九二火灾”的牵连(后证明是冤案),技术职务降为技术员。可是“屋漏偏遇连阴雨”,1954年初,爱妻又因难产去世。6个子女,最大的才10岁,遗腹女嗷嗷待哺!

1954年,陷入事业、家庭低谷的李树均,似乎不可能担当重任了,但历史大潮改变了他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个城市都要喝自来水,兴建自来水厂就成了当务之急。四川雅安就有需求,亟待技术支援。重庆自来水厂技术力量最强,可有多少人愿意调到千里之外荒芜的二郎山脚下的雅安去工作呢?恩师税西恒约李树均面谈,指点出路:在水厂的处境一时难以改变,但“树挪死,人挪活”,你在自来水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走出去才能东山再起,独立担任雅安自来水厂的设计施工是最好的机遇!同时,税西恒又说服厂领导,把李树均提升为工程师调出,他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这个能力。

于是47岁的李树均从伤心地重庆只身乘火车到成都,又从成都乘客车翻山越岭到达青衣江畔,独自挑起雅安自来水厂设计施工的重担,相当于总工程师。两年后雅安自来水厂成功建成,扫除了李树均在重庆无端蒙难、痛失爱妻等精神负担,成了他走向事业高峰的新起点。

1956年,成都创建西南给水排水设计院,急需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当年负责创建设计院的王德耀院长亲自到重庆自来水厂调人,从税西恒口中知道了老知识分子李树均的情况,如获至宝。于是,王德耀马不停蹄地赶到雅安,看到了李树均独立设计修建的自来水厂,马上拍板调李树均到设计院。李树均在设计院时,受到王德耀院长的重用,先后主持万县斑竹湾自来水厂、内江自来水厂、荣昌自来水厂的设计、施工工作。

那时候,李树均的工作很辛苦,根本管不到家里,一天到晚都在外头,不时还要出差。家里主要是外公外婆,照管着一群孩子。

1959年5月,在重庆呆了两天的李树均回到了成都。王德耀院长亲自听取他的汇报,并召开全院大会,请李树均向全体职工介绍大会盛况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随后,王院长又召开院务会议,决定破格提拔李树均为七级工程师。

              “知识嘛,现在不用,将来总要用的”

1965年,李树均着手进行“利用天然气扬水”的研究。这项研究是在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形势下展开的,一旦成功,可以节省厂房,乃至不要厂房。他的工作进展顺利,一些初期实验相继取得成功。

但不久后“文革”发动,造反派把李树均“九二火灾”的历史问题翻出来,作为揪斗“走资派”老院长王德耀的依据。他们找不到王德耀这位年轻南下干部的污点,就拿李树均当炮灰,说王德耀重用坏人,迫使他提前离开了设计院。

李树均虽然被打进了牛棚,多次遭到批斗、殴打,仍然坚持业余研究“利用天然气扬水”。那时他的屁股上几乎没有肉了,坐在硬板凳上是痛的,他就拿个枕头垫着,埋头修改他的设计方案。大女儿对他说,人家都不用你了,还研究啥子嘛。李树均说,知识嘛,现在不用,将来总要用的。

1981年9月29日,李树均走完了自己坎坷再三而奋进不息的一生。单位悼词指出:“李树均同志在晚年患病期间,仍对利用天然气压力提水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甚是难能可贵。”他的老校友陈与时代表同学致悼词:“我们怀着十分悲痛之情回顾李树均同志。他193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四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给水工程,勤勤恳恳为给水工程贡献一生,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前,永远激励我们向他学习。”

李树均是一个并不善于传扬自己的成绩,却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切实贡献的工程师。他晚年自道:“我在科学领域上‘讷于言而敏于行’,无愧于九三学社!”这既是千千万万基层技术人员的缩影,又体现了夙怀知识报国之志的九三学社的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