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出新时代的“红旗渠” ——九三学社江北区工委会举办骨干社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3-06-14

初夏时节,太行山上绿树葱茏。放眼望去,半山腰上蜿蜒盘绕着一抹流动的“玉带”。这条在山腰开凿出的“人工天河”,叫红旗渠,也是河南安阳林州老百姓口中的“生命渠”。

6月2日至5日,九三学社重庆市江北区工委会组织40余名社员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弘扬红旗渠精神,携手奋进新时代骨干社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感受林州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把山河重安排的崇高革命精神。

红旗渠的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说起。河南省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属于严重干旱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1959年夏天,林县县委提出,从林县穿越太行山到山西,斩断浊漳河,将水引进林县,彻底改变林县的缺水状况,这个计划得到了河南省委和山西省委的支持。从1960年2月红旗渠修建正式开工,到1974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被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的建成,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活动中,大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先后调研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和青年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重要讲话精神,并在青年洞前合影留念。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社员们依次观看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五个主题展览。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修渠文物,立体展现了林州人民十年奋战,改造河山的震撼场景。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活动中,社员们踏着陡如天梯的石阶爬上太行山腰,沿着红旗渠的水坝穿行而过,来到 “青年洞”前。随着讲解声,时间仿佛回溯到半个多世纪前,300余名青年自告奋勇组成凿洞突击队,用钢钎、铁锤和自制炸药等简陋工具,在这里肩挑背扛、脚磨手挖。攻克了一个个看似牢不可破的难关,以无惧艰险的勇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经过17个月的艰苦奋战,啃下了这块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最硬的骨头,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青年洞前,渠水潺潺,区工委主委周勇久久驻足。他说,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先辈们当年高亢的呐喊,仿佛仍旧在雄浑的太行山间回荡,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位后来者。九三学社骨干社员不仅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发扬者,在“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中,用林县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苦干实干的精神鞭策自己,以开拓进取的锐气,势如破竹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豪气,凿出新时代的“红旗渠”!(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