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科技工作者是当之无愧的弄潮儿与擎旗手。2025年5月29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重庆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隆重举行,揭晓了代表重庆科技界至高荣誉的“创新争先奖”。这份沉甸甸的榜单上,闪耀着九三学社社员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身影。
杜成章、马三垣、杨青山、何建波、徐勇军等先进个人和黄爱龙领衔的先进集体,他们是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在科技前沿孜孜求索,在经济主战场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倾力奉献,把九三学社科技报国的宗旨牢记心间。他们的成就,既是个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是我市科技力量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创新争先中的九三力量”系列报道,聚焦这五位先进个人和一个先进集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科研世界,聆听他们的创新故事,感受他们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领略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奋勇争先的风采。他们的精神与成就,必将激励更多九三学社社员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为重庆乃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科技动能。
马三垣:创新丝绸古路  争先种业新程
数千年来,欧亚大陆的万里疆域上,横跨着一条记录着人类社会锤炼自身、文明进步旅程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历史地位比肩环球航海和地理大发现的古老商道,承载着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理想,更孕育了“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和东方智慧。丝绸之路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如今中国在全球蚕桑丝绸领域仍保持主导地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坐落于山城重庆的西南大学,就有一支以家蚕为研究对象的世界级科研团队,数十年如一日为蚕桑丝绸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次重庆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马三垣,正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马三垣,九三学社社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自然科学奖、重庆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昆虫遗传与发育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种业科学家联盟首批会员,国际昆虫转基因协作组织(IGTRCN)会员,多个SCI期刊副主编和审稿人。二十余载深耕,他紧扣中央关于“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提升种质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聚焦生物育种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书写了一段段在家蚕研究领域不断攻坚克难的故事。
闹中取静,做中国特色物种的守护者。2004年盛夏,马三垣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一脸茫然,从没有见过蚕的他并不知道被调剂到的蚕学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在西南大学学习过程中,他逐渐了解到了家蚕的历史厚重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认识到了一大批对家蚕充满情怀、为家蚕研究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也对家蚕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使命感,因此多次放弃了去国外顶尖学府学习和工作的机会,选择留下来深耕家蚕这一“国际冷板凳”。他坚信:“家蚕是中国传统物种,它的基因密码藏着破解种业难题的关键。”但彼时,家蚕遗传操作国际上还没有得到突破。他迎难而上,历时十余年率先突破了基于ZFN、TALEN和CRISPR/Cas9的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实现了定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表观修饰等精准操作,他攻克了非哺乳动物全基因组文库构建的技术瓶颈,建立了全球首个家蚕全基因组细胞编辑文库,为高通量筛选提供了新范式,让家蚕基因解码工作从此进入了快车道。
守正创新,做新质蚕桑产业的拓荒者。有了基因操作工具和高通量功能研究平台,马三垣开始带领团队向长期困扰家蚕研究领域和产业发展瓶颈发起了攻关。面对传统蚕桑产业产能低下、附加值不足的瓶颈,他提出了“守正创新”的双轨战略。在“守正”层面,他依托全基因组编辑文库和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系统解析了家蚕生长、产量、抗病、抗逆等多个核心性状的分子机制,为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靶标依据。在“创新”层面,他将家蚕转化为生物制造“超级工厂”,提出“空丝腺”理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家蚕蛋白合成和代谢通路,使其成为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实现了人工丝蛋白的活体合成、小分子化合物靛玉苷的高效生产,以及性能接近天然蜘蛛丝的重组蜘蛛丝合成。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拓展了蚕桑产业链,更开辟了“生物智造”新赛道。
顶天立地,做科技引领产业的践行者。马三垣始终强调:“科研不能只在实验室,更要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在团队长期攻关家蚕基因编辑与家蚕种质创新研究中的基础上,他进一步突破了规模化种质创制核心技术,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家蚕突变体库,为规模化快速育种提供了平台。以该技术体系和突变体库作为核心理论体系和重要研究基础支撑,西南大学联合重庆高新区建设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该中心是集长江上游种质资源挖掘、收集、保护、创制与应用为一体等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平台,致力于塑造种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全链条新模式,构建国家种源安全长效机制,获得了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市教委的批复和大力支持。已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支撑服务育种创新到5个专业化平台之一。
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始创新到产业落地,马三垣以家蚕为笔,以前沿技术为墨,在古老丝绸之路上书写现代种业的新篇章,也书写了一位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他的研究不仅为蚕桑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更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贡献了“中国方案”。正如他所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产业,一项技术能够造福一方土地。”未来,他将继续以“顶天立地”的科研精神,深耕家蚕功能基因组学,探索“蚕桑+”多维应用,让这条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东方智慧,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100322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 50010302000123
Copyright www.cq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6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