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集萃 > 社内要闻

创新争先中的九三力量(五)| 杨青山:千锤百炼锻‘镁’材, 轻车致远筑新篇

2025-07-31

编者按: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科技工作者是当之无愧的弄潮儿与擎旗手。2025年5月29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重庆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隆重举行,揭晓了代表重庆科技界至高荣誉的“创新争先奖”。这份沉甸甸的榜单上,闪耀着九三学社社员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身影。

杜成章、马三垣、杨青山、何建波、徐勇军等先进个人和黄爱龙领衔的先进集体,他们是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在科技前沿孜孜求索,在经济主战场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倾力奉献,把九三学社科技报国的宗旨牢记心间。他们的成就,既是个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是我市科技力量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创新争先中的九三力量”系列报道,聚焦这五位先进个人和一个先进集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科研世界,聆听他们的创新故事,感受他们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领略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奋勇争先的风采。他们的精神与成就,必将激励更多九三学社社员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为重庆乃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科技动能。

千锤百炼锻‘镁’材   轻车致远筑新篇

width=680

在新能源汽车追求轻量化以提升续航能力的关键赛道上,镁合金材料潜力巨大却应用艰难。重庆科技大学杨青山教授十六年如一日,扎根镁合金塑性加工研究,从微观组织调控到核心工艺创新,再到产业化应用,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克镁合金强各向异性、难变形等世界级难题。研究团队以基础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实实在在地推动国产镁合金从“实验室样品”走向“车间产品”,为中国制造的轻量化征程贡献核心力量。本次重庆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杨青山,正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杨青山,九三学社社员,重庆科技大学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重庆市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重庆功能材料学会理事,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科技专委会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沙坪坝区副主委。荣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国际镁协优秀论文奖等6项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聚焦轻合金智能成型及加工等方面研究,在织构调控、智能成型及加工、汽车轻量化复杂零部件防腐关键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突破,技术转化覆盖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静心解局,从微观调控到工艺突围面对镁合金板材基面织构强、成形性能差的共性技术瓶颈,杨青山教授从金属塑性变形的本源入手。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多尺度取向工程”理论,通过对板材进行巧妙的预变形诱导孪晶,成功将板材中强基面织构占比由80%显著降至50%以下,显著提升了板材的塑性变形能力。为实现技术落地,研究团队潜心设计了独特的剪切挤压模具结构,在传统热挤压工艺中巧妙引入可控的剪切应变梯度,使得AZ31等主流变形镁合金的延伸率提升近一倍,成品率大幅提高25%。这套融合计算机模拟与精准工艺调控的方法,切实提升了材料的服役性能,解决了高精度、高复杂性镁合金薄板成形的难题。

匠心落地,技术成果驱动产业减重杨青山教授始终坚持“科研的价值在于应用”,研究团队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1项核心技术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在相关金属行业头部企业得到应用。通过优化变形工艺链,显著减少轧制道次30%;所开发的超薄镁合金板材(壁厚≤1mm)试用在复杂新型镁合金零部件上,实现结构件减重40%的安全目标;针对新能源车关键承载部件,研发的梯度织构轧制技术解决了复杂构件高成品率、高效率制造的挑战。为推动行业标准化和知识固化,积极牵头制定团体标准,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出版《新型镁合金非对称挤压技术》专著,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躬行实践,科研使命融入社会担当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与沙坪坝区政协委员,杨青山教授的科研视野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服务领域。积极围绕“高校技术成果就地转化”等领域进行议政建言,“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冶金产业链产教融合协同出海的建议”得到九三学社重庆市委采用,“关于大力发展低空飞行器产业”等4个提案先后被沙区政协立案,获评九三学社重庆市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他深知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系统生态支持,在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挂职期间,积极促成地方企业与高校共建镁合金中试转化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虽然荣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国际镁协工艺创新奖等多项重要奖项,他始终心系“让镁合金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化为产业上的一克减重”这一朴素而实在的科研初心,默默深耕在材料强国建设的征程上。

1043人访问
  
地理位置 联系我们 咨询建议